1.维生素K缺乏症

轻度维生素K缺乏,在临床上可无出血现象,仅能借助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以肯定诊断。当浓度降低至正常的35%~40%时,在损伤处如创口、溃疡面、针孔及刷牙后往往呈现渗血。手术、麻醉、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损害时,凝血酶原浓度下降更多,出血加重。若浓度下降至正常的15% ~20%以下,往往可出现自发性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或在受压处如背部、臀部、大腿以及撞击或穿刺部位,均可发生大小不等的青紫或血肿。常有鼻衄及齿龈出血,或甚至有血痰、黑粪等。患肛痔者常流血不止,较少病例有血尿。大量血液丧失或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2.新生儿出血症

为本病特殊表现之一。出生后肠道内尚无足够细菌合成维生素K,而人乳中维生素K又极少,故血液凝血酶原浓度继续下降,至第2~3天达最低水平(约为正常的10%~40%)。此后凝血酶原浓度逐渐上升,至第7~8天时才恢复。在出生一周内可有胃肠道出血,继以其他出血倾向。如有颅内出血时,可引起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症候群,发生呕吐,角弓反张等。

二、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和病史可疑诊为维生素K缺乏的可能,当PT和PTT延长时即可确诊。治疗性试验有助于排除肝脏病患。

维生素K缺乏病检查:

实验室检查

凝血酶原活力和其他维生素K依赖因子降低表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PTT)通常延长。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每天摄入50~150μg叶绿醌的正常人,血浆叶绿醌水平范围为0.2~1.0ng/ml.限制维生素K 摄入量<50μg/d,一般血浆水平为低。然而,单测定血浆水平而不知道维生素K摄入量无助于过筛缺乏。

维生素K缺乏最敏感的指标是在血浆中出现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DCP也就是通常所说的PIVKA(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所诱导的蛋白质),它可用适合的抗体进行测定。健康者血浆中无。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