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点,而是一条轻盈明净的流动的河。河流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也有“水天一色,山清水秀”的宁静。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迅疾,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幽寂。有天光云影的倒影,有晚来风急的浪花。有春江水暖,有秋冬严寒。可以哺育沿途的黎民、造福人类,也可危害两岸的百姓、荼毒生灵。有运输繁忙的航道,也有看不见的漩涡。河流蕴育和构架了我们教育生命中绚丽的风景,而风景只有会欣赏的人才可以欣赏。

学生是我们教育河流中的水流,教育是河床,引领、疏导水流前行的方向。

一条河的主体风景是水流,他们清澈,虽然有污染的时候。他们明净,虽然有黯淡的时候。他们欢快,虽然有苦涩的时候。他们永不退缩,虽然有凝滞回旋的时候。他们很协调,虽然有愤怒咆哮的时候。他们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虽然有时也懈怠。他们刻苦、有追求,不达目的,不肯罢休,虽然有气馁的时候。河边的美景,招引着他们,呼唤着他们;山上的鲜花,吸引着他们,引诱着他们,他们向着自己的目标,且流且笑,虽然有上当的时候。太阳炙烤着他们,他们精诚协作,从不停息,虽然有阴凉的地方。严寒来了,冰冻企图阻止他们前行,但他们依然在悄悄地流动。他们团结,有集体主义精神,他们明白,如果离开了集体,将要经受干涸的制约。他们热情好客,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包容,虽然有些东西他们不是很喜欢。如果有人想请他们捎带点东西,没关系,只要是顺路,他们没有不答应的。他们的脾气也很倔,顺应他们,一切畅通无阻,如果违逆他们,有时候也显得十分残酷。如果谁不了解他们,冒失地走进他们的生活,结果只能是陷入他们温柔的陷阱。他们其实很讲道理,只要行得通的,他们都会顺从。如果有谁不切实际地胡闹,企图违背他们的意志,一意孤行,强行堵截,结果将是水漫金山。如果疏导,随其流而扬其波,他们将显得温婉动人,妩媚有加。如果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长处利用起来,即可载舟,也可运输,社会将受益无穷。大禹深得水之奥妙,太宗深谙水舟互动之玄机。

教育的过程讲究的是合作,只有教育者融入其中,才有教育的鲜活,才可以永远。有人说,把自己也变成一朵美丽的浪花,才可以永恒,才可以永葆青春,生命才可以延续,教育才可以真正的互动。有人认为,教师的水量上不能只是一滴水,也不能只具备一桶水,教师应该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而且水质要清,强调的是师德高尚。水多还要会合理用水,讲究的是方法,水源要足,强调的是学习。我认为,浪花作用太小,似乎低估了教师的作用;河流又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河流中的主体水流,教师是水流中的一部分。参与在河流的前行当中,在河流中推波助澜,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一起流向大海。

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他认为教师是水,是水在荡漾的过程中让鹅卵石日臻完美。四川的李镇西对此有新的看法,他认为,教师和学生是互为水、也互为鹅卵石的。因为学生心灵的泉水时时在洗涤、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们的人格,让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事业日臻完美。我的心灵时时被学生感染着、理解着、耕耘着。在这种情感的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集聚了新的力量,然后再去影响和引领主体水流。

在前行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漫长,地点的变化多端,难免会出现温馨的港湾。有些流在前面,有些停滞不前,有些贪图安逸,有些留恋暂时的享乐。教育的水流,在旁边激励,推一推,让其逐其流而扬其波。彰显前浪,推动后浪,或利用后浪推前浪。让水流尽可能的融合,尽可能的协调。前面的走了,后面的也就来了。教育者的作用在于创设梯度合适的河床,让其自由和自发的向前流淌,必要的时候设置一些障碍,让水流自己去探求前行的路线,因为我们护送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许多的通道需要水流自己去探索。让他们明白,前路不仅仅是通途,有时候还有险滩,或许还有温柔的陷阱,要达到最后的目的,还要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

教育是一条河,还体现在是一个过程,就如水流东到海一样,也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换一种说法,当我们在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时,我们有什么理由断定哪一次或哪一段是真正的教育,从而把其余的排除在外?我们讲教育是慢功出细活的过程,任何急躁和急功近利只会走向失败。任何成功的教育,就如走向大海的刹那间,没有前面的流淌,就不可能有汇入大海的辉煌。

愿我们在慢慢地前行中,既能观赏到“波撼岳阳城”的声威,也能领略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在不经意间悠然见“长河落日圆”,在默默地耕耘中坦然面对“大江东去”,因为那里也有我们的希望。

有人说,教师是艄公,把学生摆渡到彼岸,有可取之处,但我以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其实远远不止是乘客,他们也是船员,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学生自己。所以我把学生比作河流中的水流,百川东流,清者自清,教育是引领他们互动和智慧地疏导,使他们健康而鲜活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