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药尽量不打针

通常情况下,医生通过孩子的症状及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如果症状有喉咙充血、咳嗽、流涕、鼻塞和发热等,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下降,则可能代表的是病毒感染。目前对大多数的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高热服退热药,及选用某些抗病毒药如病毒唑、达菲或中药等,病情好转一般要3~5天,病程长者可达1周。

如果症状是有脓性分泌物,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偏高,则可初步判定为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多数情况下口服适当、足量的抗生素已足够,没必要静脉输液。

此外,婴儿、体弱儿、病程长(超过3~4天)或症状较重且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者,医生从预防细菌感染的角度考虑,可能会给感冒的患儿开一些口服的抗生素。

如果医生判定程度较重,可能需要点滴注射时,应尽量选择对孩子损伤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族和头孢三代等。

患儿家长心要“狠”

医院的吊瓶挂成一片的现象,不排除个别医生受利益的驱使,但孩子家长的一些行为也无形中助长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只要孩子一生病,哪怕很轻微,全家就开始紧张着急,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恨不得今天得病,明天就好。有的孩子用药效果不明显,最后只能靠打针才好,下次生病家长就省得麻烦,直接要求打针;甚至有些家长不想孩子做皮试,直接要求用高级的抗生素输液,医生鉴于风险,也就顺势而为,殊不知,家长这种“心太软”的心态,给孩子的身体埋藏了更大的隐患。

过度输液情况严重

现在,孩子感冒发烧,医院里挂吊瓶常常是人满为患,哭声一片。家长们有没有想想,到底有多少孩子是应该忍受扎针之痛的?

金教授介绍:感冒发烧确实是有炎症的表现,但这种炎症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现在输液绝大多数都是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起作用。而事实上,感冒发烧70~90%是由病毒引起,用抗生素既不能控制症状也不能缩短病程。

其次,病毒和细菌感染都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对于感冒发烧的治疗原则应是能够用口服药,尽量不打针,能够用一种药,尽量不用两种抗生素。而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感冒发烧打针好得快”的想法,事实上,就退烧而言,吃药和打针的效果是类似的,采用的药物通常是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前两种因安全性好,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退热药,口服效果与阿司匹林注射剂类似,因此广泛用于孩子感冒退热,如大家熟悉的泰诺林、美林等。注射用退热剂虽体温下降较快,但体温回升也较快。此外,还有一部分孩子患有先天的免疫缺陷病,确实比常人容易生病,这时应做必要的检查以作针对性治疗,而许多家长害怕孩子痛苦,不愿做验血等必要的检查,只要孩子一生病就靠输液撑着。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