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本片段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就是“体验学习法”,通过体验学习创设高效课堂,其具体作法是;

一、在观察中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力、想像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本片段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验瓦尼亚非常想吃李子的心情。插图中瓦尼亚一个“手指伸进嘴里”的细微动作,将孩子馋嘴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不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走近人物内心,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有了思想上的共鸣,学生在表达时也就有话可说了。

二、在想象中体验

第二自然段的教学看似简短,只有2句话,却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重点采用了“想象体验法”,通过抓重点词“不停地”、“打转转”,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瓦尼亚此时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来体会他对李子的强烈兴趣;通过对“闻闻”和“摸摸”两个动作的内容补充,使得文本更真实而具体。瓦尼亚通过“闻”知道了李子的香味,通过“摸”感知了李子的硬软,那么,接下来他一定想知道李子的味道,于是就有了瓦尼亚迫切想吃一个的冲动。这样的想象引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不失为一种引导学生走近文本,体验人物内心的最佳途径

三、在情景中体验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多媒体集图文、音乐、动画、色彩于一体,形象直观、生动鲜明。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对创设高效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造句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是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在本片段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情景,学生们的说话能力一蹴而就,既快速且高效,同时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弄清了“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之间的区别,避免了二者之间的混淆使用。

四、在朗读中体验

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有感情的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感情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本片段的教学中,由于是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我没有从朗读技巧上去要求学生,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来朗读文本,通过师生个性化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使得阅读、评价与文本浑然一体。

五、在表演中体验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作”能成为语文教学中高效的辅助手段。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表演这一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表演中体验角色。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通过“读——找——划——演——问”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瓦尼亚的心理活动,在引导学生质疑、与“瓦尼亚”的对话中深入文本,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有趣的表演,使学生进入意境,想他所想,去体验角色的情感,从而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

总之,“体验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真正落实新课标中“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新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自由,愉悦的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