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课本,一棵课之本”,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本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教材是重要的。但是,作为教学活动整体来说。教本的存在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所以,我们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取决于文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早在几千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了这样的主张。今天的我们更应该超越传统的、消极的“接受阅读”,把书读“活”,把人读“聪明”。做到以人的发展为前提,以文本为立足点,超越文本。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超文本呢?从哪几方面突破文本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通过想象,填补文本的空白。

大多数的课文是由专家经过精心挑选编写的。它们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意蕴深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以自己的独特目光去欣赏课文,做到超越文本,产生新的效果。例如:在叫《最美的树叶》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树叶会怎样的落下来呢?(有的学生说树叶会随着风儿慢慢地飘下来;有的学生说树叶想蝴蝶一样飞下了;有的学生说树叶慢悠悠地飘下来,在地上打了个圈;有的学生说一阵风儿拉着树叶一起来看大地妈妈……)多美呀!再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就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再造想象。

还可以以文本中的词语作为媒体,如:在教学《军民一家》这篇课文时,可以抓住“阴云密布”这个词语,让学生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一个学生是这样叙述的:“蓝蓝的天空飘浮着层层叠叠的白云,像鱼鳞一样。突然,天边刮来一阵风,紧接着,几片乌云滚滚而来,不一会儿,把整个天空都吞噬了。”

也可以以文本中发生的情景为载体,以想象的情景来填补和丰满文本。如:《雨中》这篇课文教学后,让学生展开想象,以“假如我是一个苹果”为题,写一篇童话。很多学生的文章童趣十足。如:

我是一只红艳艳的的大苹果。一直生活在一片大果园里。

今天一大早,我就被一位老大伯摘了下来,与许多朋友一起装进了一个大箩筐里。同伴们还说,我们要被运往城里。同伴们还说,城里可热闹了。所以。我一直兴奋地等着。等呀等呀,来了一位漂亮的阿姨,她把我装到三轮车上。一路上,车子晃呀晃呀,我晕乎乎的,眼前一片黑暗。哦,原来在我身上还有许多苹果兄弟,我被压在了下面,什么也没看见。我叫喊着拼命往上挤,可是嗓都喊哑了,力气都用完了,还是无济于事,只得老老实实地呆着。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