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门教育边缘学科。它的出现使我们能够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教育,并帮助我们找回教育中长久缺失的东西——关注人的生命。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态式的评价环境,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生本化评价——评价之根

语文教师大多为批改作文犯难,虽然是“精批精改”,但效果却不明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习作背后的人——学生,而总是以成人的视角、思维、情感等作为评判的标准!

教师必须走进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心理,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与自信。尤其是当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或个性内向的学生写作感到困窘时师生更应给予热情鼓励与帮助,多给机会,允许宽限时间和向他人求助,使之有勇气逐步创造成功。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课堂上发言积极,回答精彩,但在书面写作时辞不达意,按照书面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就给他们做口头作文的机会,适当提高他们的作文成绩,同时不忘提醒:“你说得真好,如果写得也很好,那就更棒了!努力吧!”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

二、过程性评价——评价之真

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外化”表达的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这种思想情感产生的过程,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观察体验,作文的质量便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学会为了让学生重视材料的准备过程,从生活中选取作文材料,并逐渐学会捕捉生活中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或者新奇的人、事、物、景,提供学生交流所听、所见、所思、所感的时空。对积极地通过观察、调查、体验等获得真实材料的学生给予好的评价。如要求学生写环保主题的文章,我便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护城河实地考察,以此发散开去,有的学生从生活垃圾处理入手、有的同学利用环保部门的数据……学生的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使用形成性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先根据学生作文打一个基本分,同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根据评语来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的情况及学生在修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等,再进行加分。然后引导学生把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作为修改的范例。对于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结合习作的训练重点,选取较典型的文章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