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大数,利用线与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走进大自然”这节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复习“认识更大的数”和“线与角”,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以一个青少年课外活动营地为题材,让学生在参观中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

教学中有三项实践活动。

1.通过了解青少年课外活动营地的信息,复习认识更大的数。

2.通过动手设计操作,复习有关线的知识。

3.通过设计“地球村”的房间,复习有关角的知识。

三、课堂实录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休息的时候你们喜欢去哪里玩?

生:我喜欢去公园玩.

生:我喜欢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

生:我喜欢去郊外远足。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去的地方还真不少!但是老师发现你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喜欢亲近大自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我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去看一看吧!

[评析: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一)了解营地:

师:这里是我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你以前去过这里吗?那你想了解这个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的情况吗?

师:门卫爷爷在门口欢迎大家。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营地的基本状况。哪位同学能把这些青少年课外活动营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

(投影展示:我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占地3735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33400平方米,国家投资1000000000元。)

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又准又快地读出大数的?

生:我从左边的第一位数起,看看最高位是什么位,然后依次读出来。

生:我的方法和他不一样,我是从左边起,每四位做一级,然后一级一级地去读的。

师:同学们读大数读得真准,你们能先把这些大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取近似值吗?在作业本上试试看。

学生练习后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提醒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生:我先改写,找到万级就把小数点点在万级的右下角,并且在数字的后面加上“万”字。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忘记在数字的后面加上记数单位“万”。

师:大家学得真棒!门卫爷爷特别高兴,又给大家带来了营区示意图,让我们来看看。

(投影演示:营地内有勇敢智慧区,科学探索区,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种植了十万棵大树和一百二十万株花木,铺设了十七万平方米的大草坪。)

你能试着写出这些大数吗?

谁来介绍一下?

生:我写的是:10万、120万、17万。

生:我写的和他不一样,我写的是:100000、1200000、170000。

师:同样的数他们写的形式却不同,谁的正确?为什么?小组里议一议。

生:他们的答案都正确。只是所用单位不同。生1写的数是“万”作单位的;生2写的数是“1”作单位的。尽管形式不同,但是数值的大小是相等的。

[评析:以“了解青少年课外活动营地”为主线,使学生被喜欢、向往的环境所吸引,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之中。]

(二)参观营地:

师:经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我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你也想去看看吗?

(出示图)同学们看,这就是活动营地!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这个活动营地建在大自然中,环境非常好,很适合同学们活动。

生:我看到了有很多同学们游戏的场所。

生:我还看到这个活动营地还有一部分没有建设好。

师:是啊,这是一个工程浩大的项目。我们看到有些地方还没有建设好。大家愿意做一个小设计师,帮助工人叔叔们早日建设好这个活动营地吗?你想帮助叔叔设计些什么?请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讨论讨论,拿出最佳方案。

(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

生:我帮助工人叔叔设计了门窗。我们设计的门窗是长方形的,因为这样不仅美观、坚固而且采光好。

师:大家和他的意见一致吗?好,我们一起看一下好吗?

(电脑演示装上门窗)

师:你们设计得真漂亮!

生:我帮助工人叔叔设计的是从A点到小房子画一条最短的路。

(展示设计成果。)

师:你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生:因为我们知道点到线最短的距离是垂线。所以我从A点到小房子做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到小房子最短的路。

师:你们同意吗?那么你可以指导工人叔叔怎样才能准确地画出这条垂线吗?

生:叔叔可以用三角板来画。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小房子重合,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A点,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师:你设计的方案真棒!工人叔叔按照你的方案很快就画好了!你们瞧!

(电脑演示)

生:我是帮助工人叔叔找到了图中的平行线。

(电脑显示学生找到的平行线变成红色)

师:他找的平行线正确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们可以用平行线的特点来验证一下。我把平行的几条线段两端无限延长,看看它们是否相交,如果不相交说明这几条线就是平行的。

生:我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我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特征,用直尺量一量这几条线间的距离,看看是否相等。

师:你们真聪明。

生:老师,我还帮助工人叔叔找到了图中的垂线。

(电脑显示垂线变成红色)

师: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并验证一下是否正确。

(小组活动)

师:你们真是优秀的设计师!看来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评析: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下,在兴趣的引导下对自己在前部分知识进行了全面复习。这里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身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参观生活区:

师:我们参观了营地,还帮助营地的工人叔叔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到生活区休息一下,好吗?瞧!这所漂亮的小房子就是生活区,小朋友们都把这个生活区称为“地球村”,这里有世界上30多个国家不同特点的房屋。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房间,大家喜欢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利用自己的智慧动手来装饰我们的房间!

师:这个房间里面蕴涵了很多数学问题,请你试着找一找,并试着独立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

生:我们先计算了一下参观了2小时,时针走了多少度。我们是用量角器实际测量了一下,得到时针走了60度的。

生:我们小组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我们不是测量的,而是通过计算得到60度的。

是吗?那具体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

生:我们知道圆是周角360度,表面上把它平均分成了12份,一份就是360 / 12=30度,2格就是30*2=60度。

师: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你们的方法都很好!

生:我们测量了风筝和地砖每个角的度数。

师:那么你能告诉大家如何才能测量准确?

生:只要注意“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就会很容易的量出角的度数了。

生:我们小组发现镜框挂歪了,就帮助把镜框扶正了。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好孩子!来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把镜框扶正的?

生:我们把挂镜框的绳子拉成等腰三角形,镜框就是正的。

生:我们也做了这项工作,但是方法和他不一样。我们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特点,在墙围上画出地面的平行线,再把镜框的底边和这条平行线重合就可以了。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生活中蕴涵了很多数学问题,而大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又是这样多种多样!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你的组内互问互答!

[评析: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体会到问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可以从中选择最佳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多项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教师在问题出现时,没有直接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索交流、合作学习,这是“以人为本” 的体现。同时紧密联系教材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扩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回顾:

师:今天我们去参观了我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你有什么感受?

生: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今后我要努力学好数学!

生:我的感受是同样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我们要努力寻找最佳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处处皆能发现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单调枯燥的数学就会变成一个绚丽灿烂的万花筒!

[评析:通过小结,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的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了解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在开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走进大自然”,创设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就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

同时,本节课也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注重动手活动,安排了一些设计活动,让学生不仅能观察,还能动手操作。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感受、体验所学知识的过程及价值。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经历” 过程中去感受、去体验。要让学生体验到在各科学习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着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本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评价方式不仅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不仅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也要进行自评。评价方式也是多样的,可口头鼓励、鼓掌肯定、教师的微笑、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头,都是赞许、表扬的方法。评价中要体现实事求是的态度,渗透尊重他人、以人为善,也要体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