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班幼儿合作、分享教育

(绍兴市东风幼儿园,周卫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交往是人生道路上一项必备课,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这种能力。然而如今的小班幼儿“小皇帝”因为生活在优越的“温室”中他们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要求他们自觉地与人合作、分享,那根本不用谈。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分享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与人分担忧愁。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不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不利于建立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因此,在新《纲要》社会交往领域中提出了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教育目标。可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合作;分享;教育;幼儿

一、为幼儿创设“合作与分享”的有效良好环境

在纲要的“总则”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合作、分享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其中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1.物质环境的创设

小班幼儿喜欢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形象,每次在老师布置教室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围着看,好奇的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们在环境布置中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例如:墙面布置中“春天来了”,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剪剪、手印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片美丽的“柳林”,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物品来,如:照片、卡片、水果等,把它们“放”到“柳林”中,并兴奋地与老师、同伴一起说说、看看、尝尝。有一次,“枫林”中的橘子太少了,一下子就被几个孩子尝完了,浩浩急得直哭说:“我还没得吃呢。”这时,杰杰听见了说:“别哭了,我家有,我明天带多多的,给你们吃。”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说:“我也带。”“我带苹果。”“我带梨”……最后连浩浩也说:“我带葡萄吧。”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这时“春天来了”由此变成了“分享的柳林”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又如:“我们一起放风筝”、“去郊游”、“汽车叭叭叭”、“好玩的水”等系列主题,是孩子们在参与活动制作、欣赏富有童趣的画面的同时,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更被激发了出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