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创设情境下,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况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内在和外在动机,促使学生想学、要学。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始的精神动力。

二、创造探究条件,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欲望,还需要有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1、让全体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树立这样的教学意识: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做动口说的就不让少数人代替,更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出示如下商品价格表,问185元钱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让学生参与提出185-97、185-88、185-103等减法简算算式。

又如,我让全体学生调查一年每个月的天数,提出大月有多少小时,引出“31×24”的两位数乘法算式;再如改变数字,使成为分数部分不够减的同分母分数减法算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就能够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课标》提倡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精神。

2、让学生全过程参与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如教学《十几减7》(以12-7为例)时,借助小棒让学生操作、思考:“如何从12根(1捆零2根)小棒中去掉7根?还剩几根?可让学生在做中亲自参与算法的探索,实现算法多样化:(1)将一捆拆开,与两根合并后,一根一根地减;(2)先从一捆中去掉7根,再与2根合并,即10-7=3,3+2=5; (3)先去掉两个单根,再从一捆中去掉5根,即12-2=10,10-5=5;(4)7根加5根得12根,所以12-7=5。通过让学生“做”,全面参与了算法的探索全过程,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