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任何篇章都是语境的产物。语境不仅在语义学、语用学中对语言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根据语境理论,精读课的教师可以恰当地设计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篇章,避免在精读教学中忽视对宏观语境的组织和重建。很多学生在读文章时不能积极地利用语境进行阅读,激活与作者的共有知识,因此尽管知道每个单词的意义,仍然对文章要表达的主题不知所云。

英语精读课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教程》,该教材设置的课文理解环节“有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以及对内涵和寓意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课文理解方面做到既见树又见林”,结构分析 “着重课文的总体结构分析,使学生对课文的层次、话题的展开获得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篇章层面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意识”,词汇练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由此可见,如何教会学生利用语境线索来理解文章,把握结构已经成为英语精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语境理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

在生产篇章时,篇章生产者将篇章置于一定的社会、语言和物质社会世界的制约之中,这种与篇章相互作用的社会、语言和物质世界被称为语境(context)最早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是Malinowski,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1950年,英国语言学家Firth提出:语言除了指“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关系外,还包括“情景语境”,即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提出了“语域”( register)这一概念并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种:语篇场(Field),语篇基调(Tenor)和语篇方式(Mode)。语篇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即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参加的整个活动;语篇基调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语篇方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说还是写,是即兴发挥还是有所准备,另外还包括修辞方式。语域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发生改变,都会引起交流意义的改变,从而造成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境。Nunan(1993)认为语境分为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经验语境(experiential context)两类。语言语境指围绕一个篇章的词、语段、句子等语言环境,经验语境指篇章发生的现实环境世界。一些语言学家尤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境和目的决定篇章的语法和结构。

胡壮麟先生(1994)在Halliday的框架模式上又把语境分为三类:(1)语言语境,即上下文(context),指语篇内部环境;(2)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指语篇产生时的环境,事件的特征、性质和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方式等;(3)文化语境,指作者所在的语言社会团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王初明先生深入分析了语境和母语因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补缺假设”构想,认为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

Arthur最新提出“认知语境”这一概念,认为在阅读中建构内在情景的过程是推导语篇的过程,包括从头脑中的词汇目录中检索词汇,激发长时记忆中的概念,搜索信息,通过增删、重组和连接信息建立结构,从而建立认知表征。

语境理论对精读课教学策略的启示

Halliday 和Hasan(1985)认为,学习外语的大部分工作在于学会做出正确预测。整体预测(global prediction)就是提出“整个篇章将会讲些什么”的问题,并做出确定性的回答,对篇章有个整体的理解。同样,局部预测(local prediction)是对于局部篇章的问与答以及逻辑推进。

精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训练学生的语境反应和对文章场景的重构能力特别重要。以下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促进对精读课文的理解过程。

1.预测

(1)对题目的预测。学生在浏览全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教师所给的范围内选择文章标题。例如《综合教程4》的第四单元A View of Mountains,教师可以给学生以下几个标题供他们选择:Gone with the Bomb, A Tale of Two Cities, The Aftermath of Nuclear Bomb, A View of Mountains。经过比较分析各个标题的利弊,发现A View of Mountains与文章的文体特点和主题句The true measure of the event lies not in what remains but in all that has disappeared.最为吻合,体现了繁华城市被炸后所留下的远山孤景,引人深思。因此,预测标题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和对篇章的概括能力。

(2)根据开头预测文章内容。文章的开头一般介绍背景,引出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段提供的信息预想整个文章是讲什么的。例如《综合教程4》第二单元Space Invaders的第一段,讲作者在银行排队的场景,其中有很多描写艰难前行及人挤人的词,如inching toward, minutely advanced, sidle up, shuffled toward, hugger-mugger。通过这些词,学生猜想到本文是讲个人空间被他人压缩和侵犯的社会现象。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开头对整个篇章的作用,以及作者布局谋篇的技巧。

2.归纳总结

学生在浏览全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独立归纳文章主题。这样可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为理解文章构建正确的语境,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比如在讲解《综合教程4》第八单元The Discus Thrower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3~4句话,遵循触发--后续--结局的情景组合模式来概括归纳整个故事,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整体意义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词汇重建和句法重构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此类叙事作品情节发展的理解和结构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