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不时深入,我国幼教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开始关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生成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有些人发生了疑惑:我们提倡课程要“追随幼儿”, 要注重课程实施中的生成,课程中还需要计划吗?计划在幼儿园课程中是不是多余的?教师在“追随幼儿”的同时,如何体现课程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也有一些人提出:幼儿园课程是生成的,更是预设的。关于幼儿园课程计划(或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讨论,成为近年来幼教界关注的热点。

一、课程计划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关注幼儿,关注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表示和状态,强调教师要跟随幼儿的兴趣或问题进行教学活动,并不意味着幼儿园课程不要计划,也不意味着教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一)教育自身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教育关注儿童,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但是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课程的目的性。课程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的个人价值,即发展每个受教育者的潜在能力;二是教育的社会价值,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追随幼儿”,以幼儿为本,强调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动身点的课程,并不排斥要指向一定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指的是一般性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目标应该始终坚持在教师的视野之内,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有这些目标以和怎样实现它们,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明白了这些,教学过程才干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溢智慧和发明”。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同样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 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之中,可以而且也应该有课程实施前的计划和安排。但这些计划和安排一定要建立在对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的掌握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幼儿需要和兴趣的了解的基础之上,要立足于有效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和发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