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又称杆菌痢疾,简称菌痢,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痢疾杆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肠道内,随粪便而排出体外,粪便直接污染水源,食物,或通过病人的手和苍蝇污染食物、蔬菜或水果、冷饮等。吃了这些不洁食物或使用了被污染的食具,即可引起消化道感染。如果与痢疾病人接触而没有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更易被痢疾杆菌感染而患病。特别是幼儿,患菌痢常是因为与痢疾病人(如亲属)密切接触所致。菌痢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最多。

急性菌痢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可以在39℃以上,腹痛,大便次数多,每日10~30次,大便带有脓血,患儿想拉又拉不多,总像是没拉完的感觉,医学称“里急后重”,同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无力等临床症状。如果发生中毒性痢疾,在尚未出现拉脓血便时,就有的病人会出现高热、抽风、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发青等循环衰竭的症状。因为病情变化快,往往在48小时内病人的症状就会迅速恶化,死亡率极高。

菌痢对小儿危害极大,更要积极地预防。菌痢的预防主要是把住“病从口入”关。培养孩子自幼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有条件的则尽可能用流动水洗手,要确保食品及水不被污染,不吃不洁食物及腐烂瓜果蔬菜。生吃瓜果要洗烫。

要注意改造厕所,消灭苍蝇,对托幼机构的炊事员及保教人员定期做体格检查;病儿餐具要消毒,一般煮沸15分钟即可,病儿的粪便用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后才能倒入粪池,婴幼儿的尿布、内裤经浸泡或煮沸后才能清洗。痢疾病人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和及早隔离。

急性菌痢的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7~10天,以免痢疾迁延或复发,治疗菌痢多数情况下医生要选择两种抗生素,以增加疗效,减少耐药性,还要配合物理或药物降温,卧床休息,调整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