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不就是写雨很大吗?为什么写成“像泼。像倒。”而不写成“像泼,像倒。”?这是很值得玩味的表达方式。既然是标点的问题,句号的停顿时间比问号要长。停顿长一点,表达的意思有啥区别吗?细细揣摩,我觉得,“像泼,像倒。”读起来,就是作者在写雨很大,而且,读者的感觉,或许作者认为“像泼”不够大,于是补充了。但是,“像泼。像倒。”却不同了,这样写,感觉作者的内心很沉重。而且,写出了变化——于是怎样越来越大了。凝重的目的是啥?开头就先对读者进行情绪的感染,为全文做了一个情绪铺垫,表达清楚了作者的情感基调。此外,这样的开头,非常简明的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语言非常简洁。这是本文的语言特色。)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咆哮、像受惊的野马、狂奔,拟物、比喻并用,为的是表达一个“不可当之势,什么势?害人之势,吃人之势。令人恐惧的凶猛之势。阻挡不了。当,读一声,阻挡之意。作者对着洪水来势凶猛的慨叹之情,溢于言表。)

村庄惊醒了(为啥不写人们惊醒了而是“村庄惊醒了”?细细比较,会发现,如果写人们惊醒了,其动静跟“村庄惊醒了”比较起来就小得多了,村庄惊醒了,包括人惊醒了,牲口惊醒了,鸡鸭猫狗都惊醒了,一定是“风在叫、马在叫,洪水在咆哮”,整个村子得是怎样的混乱啊?)。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 拥 我 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 疯 了似的 折回来。(细节交代了洪水瞬间的变化:“翻身下床,一脚踩在水里”,这时候水已经不小了;“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一米高,至少齐腰深,还得是成人,而且,洪水一定还在涨。怎么能不“折回来”?这里,作者又用了拟人的手法。“跳舞”,在这里可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写出了“洪水的态度”,肆无忌惮!此外,一“跑”一“折回”,写出了人们所面临的绝境!开始时“你拥我挤”,后来是“疯了似的”,写出了人们逃生过程中混乱程度的不断加剧。这些都是铺垫,为后面老支书的“像一座山”作对比性铺垫。)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