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为了能让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结合本次教学实况,我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自主预习、交流展示要做好。

对于古诗的教学,课前的能完成的任务要放手给学生。因为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甚大,为了让学生能走进古诗,我先让学生结合手头的资料,自己或是小组合作搜集生平与写作背景,这为课上的语句或是情感的理解先做好铺垫。《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于古诗的教学更是离不开读,充分利用早读课,采用学生自读、赛读、齐读等多样的形式,先在读中读出诗味,在加上课上的交流展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不是简单的背诵,更多的还融进自己课前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乐于学,学中有乐。

二、巧用情境图,展开想象力。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学会巧用书本给予的情境图,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给他们形成形象的认识,给抽象的语句理解寻找支撑。如在理解 “半轮”一词时,学生“被灌输”的惯性,让他们失去了追问的能力,很多学生对此一带而过,根本就没有产生疑惑。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先对“轮”的形状来讲解,学生的脑海里自然浮现的是圆圆的车轮,头脑里有了圆形这个概念就好理解“半轮”的意思,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出“半圆”的意思。再让学生观察图上的月亮,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对于这首诗,虽不如《望洞庭》意境优美,但也给我们展现了青山吐月,月夜行舟的景象,所以让学生先观察插图,再结合诗句呈现的景象合力展开想象,如,诗人月夜乘舟,仰视什么,俯视什么。学生虽然表达的不够流利,语言也不够优美,但是能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眼中的景色,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收获。

三、扣住字眼,体悟情感。

这首诗由一个“思”字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学生单从字面去理解还是不能体会这种思念之情,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环节就起到了作用,学生扣住本诗的写作背景,由李白“初离家乡”,外出谋求政治出路,又结合《但愿人长久》等关于秋月思乡的意境,学生更能理解这种背井离乡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