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读了这段后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了吗?‘春天’是什么意思?”

……

师:“既然写了春天的美丽,就有可能还有夏天、秋天、冬天的美丽,我们现在先来研究研究作者是怎样写春天的美丽。轻读第二段(板书春天)。”

师:“第一句写了什么?”

……

师:“对(在春天后面板书树木),你觉得作者写的树木美不美丽呢?学着说说美丽的树木?如果谁有别的说法就恭喜他!”

……

师:“同学们也会说树木的美丽了,我们再看第二句作者写了什么(依次导出:树木、雪、小溪、动物)。”

略导(轻放):

先要学生读课文,随后提出“这段是写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美丽?学老师这样分析分析。”

放(不导):

小结:

师:“谁知道老师是怎样教大家分析课文的就告诉伙伴。”

生:讨论……

师:“请大家商量分析后面两段……”

4“导”到什么程度?“放”到什么程度?

谁先明白“这个”,谁就是赢家。在生活中是这样,教学中也是这样。老师“导”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个”——读书的方法。因此,“导”的程度应该是使学生明白引导者的“导路。”学生明白了这个导路就可以模仿着试,就可能学会引导着的方法。

“放”的程度:学生模仿老师的读书方法读书,有可能模仿得很好,也可能很差或者走样。因此,在“放”的时候一般一个目标一“放,”不是一“放”到底。这样可以避免有些“野马”乱跑,也是提醒那些随时准备乱跑的“野马”的一种间接方法。

南江县下两小学  陈寿贤  2005-11-20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