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幼儿园“冷暴力”

1. 冷漠。一个星期内,老师从不提问孩子问题,很少跟孩子交流;有意识地疏远和冷落孩子,对学生爱理不理。

2. 威胁。教师发号施令,严密监视小朋友的一举一动,使孩子绝对服从他们的意志和愿望,不许告诉家长。

3. 孤立。做游戏、搞活动或者外出旅游时,老师将孩子“晾”在一边,不理不睬。

4. 嘲讽。老师对经常违纪的、不听话的孩子冷嘲热讽,发现孩子一旦做错事,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劈头谩骂。

孩子一旦遭遇到“冷暴力”,会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语,更不喜欢在家长面前提起老师和学校,如果家长询问,孩子会拼命逃避。

“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幼教专家强调,幼儿园“冷暴力”是对孩子的精神惩罚。如果老师对孩子“冷暴力”,那么其他学生也会仿效,集体孤立遭受“冷暴力”的孩子,致使引发“深度惩罚”。

孩子还处于幼儿阶段,最需要的是他人的关爱和呵护。如果孩子遭遇了“冷暴力”,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心理上就会留下阴影,容易闹脾气,变得敏感多疑,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抗拒学校和老师。

专家认为,孩子如果在幼儿阶段遭受“冷暴力”,对其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比如对自信心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这种伤害看似比较隐蔽,其实质是对孩子精神的虐待,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惩罚。

如何让“冷暴力”远离孩子

当孩子遇到了“冷暴力”的伤害,家长首先要克制自己,使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反思一下,看看到底是孩子“断章取义”了,还是老师疏忽了。另外,家长还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有没有不尊重老师,是否跟老师平等地对话?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桥梁,家长需多跟幼儿园建立交流,培养良好的关系和感情。教育是双向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亚于幼儿园,所以要预防“冷暴力”,家长和跟幼儿园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是最理想的方式。

如果某个老师确实存在着“冷暴力”,给孩子身心造成了较大伤害,家长就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为孩子维权,比如向学校反映、向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反映。使老师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给孩子道歉,这其实是修复孩子心灵创伤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