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阅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3、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创作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1:太阳的图片)你觉得太阳是什么样子的?生回答。是啊,太阳给我们带来了这个可爱而美丽的世界。有了它,我们的世界才充满生机,它是人类的朋友!同样,在太阳的心里,它也很高兴能有我们这些人类朋友,现在它有话要对我们说,想听听它说什么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太阳的话》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出示课件3)

2、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通顺、流利的效果。

3、默读思考,通过读文,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三、品读诗歌,体味情感

1、标画出自己最想读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2、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汇报读文收获。根据学生汇报相机给予感情读文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句话的朗读

⑴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引导生读出急切的语气,体会太阳渴望快步进入小屋的感情。)

⑵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引导学生想象这些画面,体会太阳带来的这些礼物是多么美好。要读出欣喜的语气。)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课本上写的,太阳还给我们带来什么。(温暖、光明、丰收、可爱美丽的世界……)

请大家在学习卡上,写一写,然后交流。

⑶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向你们心的空间 。(引导学生体会太阳的愿望是什么, “心的空间”意思是什么?)

3、再读课文,加深感悟,熟读成诵。

四、体验感悟,升华中心。

1、大家把太阳的心里话都读出来了,这首诗把太阳写活了,这种写作手法叫做 拟人。(板书:拟人)作者为什么能把太阳给写活了?生交流。(板书)希望有美好的生活。

2、它希望我们怎样做?希望我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板书)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充满希望的诗歌。(生集体朗诵)

五、拓展练习,深化中心

如果太阳听到了大家的朗诵,一定会很快地来到我们身边的,你们会欢迎它吗?你想对这位太阳使者说些什么?生交流。

教学反思:

《太阳的话》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引导,以自己的激情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本课教学中,我自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我设计了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在上课时交流的环节——你了解诗人艾青吗?学生都拿出自己通过课前查阅图书或者其它方式得到的有关艾青的资料进行交流,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获得知识的其它不同途径。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如:学生在谈到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时,学生谈到,他认为诗歌很美,我就引导学生谈出他的看法,他从哪儿感受到了美,为什么感受这里很美?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正是这个较有发散性的问题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经验,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维而有不同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我给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朗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3、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诗歌的内容理解有时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因此,读就成为最好的体会交流方式。在课上,我请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去悟。师生在共同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读中品味诗歌的情,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诗歌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学法,特别是现代诗的学习,如何把握深度,如何让学生会读,读得有感情,读得有自己的收获,还要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继续摸索。

让词语焕发生命的活力

——提高中年级学生词语活用能力的高效方法

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性决定了词语教学在语文学习中仍然占要很重要的地位,经过两年低年级识字、认词的训练的中年级小学生其实已经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了,也积累了不少好词。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中年级学生在理解中不断积累,丰富词汇才能灵活运用,为学生奠定深厚的语言功底,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一、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正确理解词义是正确运用词语的基础,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正确理解词义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而词是教学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学生对词语的学习与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经过两年低年级的学习词语,现在,对掌握好对词语的理解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中年级掌握词语主要用到下面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的本意,但是把一个词放在句子中去那么它的意思有没有发生改变呢?理解词语我们熟悉的一种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那“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它的答案是不是在上下文找呢?我认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其实是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解释词语的一种方法,是想让孩子们知道当碰到一个新词不知道它的意思的情况下,可以把这个词放到文章中去,联系文章内容揣摩其意思。凡是能结合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把它们当作例子为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我觉得作为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哪些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应从哪些地方去了解,自己心中清晰,才能清晰地引导学生,要是你眼中只看教参解释,而忽视了学生。其次,一些重点词、关键词,作为教师,要作适当而正解的引导,还要学生充分阅读句、段,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理解其含义,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当一些不容易看出可用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的词语,作为教师,也应该要不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在充分读书情况下,加上创设情景,学生一定很快会悟出来的。

2.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

《风筝》一课,文中要求用查词典了解“憧憬”的意思。因此我借助这个词语,在文中也找了几个词让学生在课前借助查字典、词典来巩固这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查字典或者词典了解了生词的意义后,我觉得还要把词语放回句子里多读几遍加深理解,还能在读中感受语言美。

3. 能借助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画杨桃》那一课,当我分析:小时候,父亲教“我”画画时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还经常叮嘱“我”看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时,“叮嘱”这个词,我课前让学生查词典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在这样我让学生对这个词进行说句子,联系生活,平常你父母叮嘱你们做什么呢?当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这样,把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品味词语,这样学生的兴趣也就上来了,这样学生会很乐意去学习。

二、重积累,让词语丰实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拓学生的语言积累途径,让学生学会积累。

1.扩展积累法。

这个积累法,我们在低年级练得最多的,通过一字可以组多个词,从而达到积累的效果。而上了中年级,我们不仅而训练一字组多词,我觉得还要分类扩展,达到中年级积累的目的。例如:我在讲《风筝》那一课时,在分析课文写出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时,我结合后面的选做题:我还知道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我们来交流交流。当时学生反应很热列,说出很多关于心情的词语,有高兴的:快活、开心、快乐、欢乐、喜悦、洋洋得意等等。有不高兴的:悔恨、委屈、埋怨、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没精打采、闷闷不乐等等。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学,还达到了积累的效果。

2.诵读记忆积累法。

韩愈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多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这一环节训练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作为教师,我也不能在旁边置之不理,要起在正确而适当的引导作用。例如:我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这篇课文非常优美,因此是学生积累的好机会了。当学生欣赏句子时,有个学生读到:“春天到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读后谈喜欢的原因:写出奏生机勃勃的景象。师:很好。那你知道 “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长出。师:那么课文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当时学生想了一会,一个学生说:“老师,春天万物都生长得特别快,那抽出就感受到树木发芽生长速度快,这样写更加生动形象。“师:你真有双会观察的眼睛。你看,学生喜欢的句子,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这样很好地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同时通过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把积累的词语运用于语言文字当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感悟积累法。

感悟就是指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读与悟要结合在一起,“学而不思则罔”。语文课上要让学生感悟些什么呢?我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如:学生说小鹿时,师引导:课文中的小鹿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看自己的影子的?生:高兴。师:你从哪一个词语感受到呢?生:欣赏。师: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把词语放到课文当中,放到句子当中就有滋味了,同学们快快找到这个句子,自己读一读(学生找句子自读)。这样抓住重点词,结合句子,进行感悟,这样也可以达到积累的效果。

4.课内外结合积累法。

只掌握课内的词语对于我们的学习任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如何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使我们学习能掌握好更多的词语。我在讲《风筝》那一课时,交流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后,可以利用课后生搜集关于描写山水、神态、语言……的词语,利用课前三分钟讲行检查,这样对词语进行归类整理,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建立自己的“词语库”。

三、灵活运用自己的“词语库”。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人文性”与“工具性”。“人文性”就是各种道德的培养,而“工具性”就是在于“运用”。因此,学以致用是我们积累词语的最终目的。经过上述词语积累的训练,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词语了。那我们教师接下来要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

“造句”是运用词语有效的方法,但如果教师直接问学生“请给这个词语造个句子”,学生则觉得比较枯燥或无从下手。如果我们教师换种方式,别出心裁地造句,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翠鸟》那一课时,学习“鲜艳”这个词,在理解这个词语意思之后,教师说“那盆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鲜艳。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什么东西特别鲜艳?”这一巧妙的问题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大家会争先恐后地说:“老师今天穿的裙子特别鲜艳。”、“我们校园里的花开得特别鲜艳。”……。这样一来,学生不但理解了词义,还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个词语。

要提高中年级学生对词语的灵活运用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只有我们重视词语教学,持之以恒地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去积累,才能为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习作教学积累丰富的素材。因此,在以后的词语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以理解词义为基础,以积累词语为训练过程,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提高中年级学生对词语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