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桥头中心小学 施翩翩

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 “角度”这一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课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阅读与思维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从容对话,自我建构。加上文章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作者小时候的趣事,因此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学生稍有欠缺的是对本文揭示的道理认识不够深刻,需要在老师点拨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设计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经典极致。在教学中,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师生一起品读文本中的“字、词、句、篇”,从而培养学生的 “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中,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以读悟情,以读促思,在“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将人文的熏陶与语言的训练于一体,引领学生在悟理的同时,发展自身潜能,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牛、鹅的资料。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对话,由直呼别人姓名的好与不好,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2、揭题后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牛和鹅的资料

3、教师补充介绍故事《牛鹅换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什么?

2、交流汇报。

(1)指读生字新词,相机指导书写重点生字“碗”、“掐”

(2)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按“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说。生根据提示自由说,并在老师的引领下学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分段,理清脉络。

三、再读课文,感悟差别

1、自读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呢?为什么?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结合课件(动态的画面——牛看人,人变大;鹅看人,人变小)引导学生理解我们对待牛和鹅的两种不同态度。

3、小结: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人欺 “大”牛怕“小”鹅。

四、布置作业,再学课文

1、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写写你读了第一自然段后的点滴想法

第二课时

课前谈话

1、交流谈话。

今天来到晋江品牌学校是我的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学习,更是兴奋不已。我认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聪明绝顶,能说会道。在母校学习的你们,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的呢?请大家尽情地说说吧!

2、欣赏图片。

出示双关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一、开篇明意,复习导入

1、人人都有一双慧眼,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各不相同。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牛和鹅》这篇课文,理清了条理,学习了第一部分的内容。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同样是面对鹅,可人的做法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牛和鹅》,探索这其中秘密吧!

二、顺学而导,精读课文

(一) 品悟对比,探究“怕”与“不怕”

1、自读感悟。

在作者眼里,人到底怕不怕鹅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找找理由,划出相关的语句,做好批注,然后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阅读导航”——

品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想想在作者眼里,人到底怕不怕鹅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好批注,然后与同桌交流。

2、交流体会。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学而导,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人怕鹅和人不怕鹅的对比表现及原因。)

品读“人”怕鹅

A、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B、孩子们大喊一声,急急逃跑。

C、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D、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并结合讨论、插图等来体会人怕鹅)

(1)这样的情境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看——(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图上的内容。)

(2)细心的同学们抓住了“我”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体会“我”对鹅的害怕,这是理解人物心声的好办法。现在,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见到鹅时的心情吗?

(3)面对这鹅,我是惊慌失措,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

A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B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C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

(1)真是可恶的家伙,猖狂到了极点。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小作者眼前的鹅吗?

(2)是呀,英雄所见略同。这真是一只趾高气扬的鹅啊!孩子们,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来读读。(自己练习后指名读)

3、骆宾王笔下那“曲项向天歌”的鹅,怎么就变成这不可一世、狂妄自大的鹅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鹅追人的影片)

4、看,这人是狼狈不堪到了极点,这鹅又是狂到家了。这是为什么呢?(再次出示第一自然段——因为鹅的眼睛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过渡:照这么说,我们人就该怕鹅了,对鹅俯首称臣啰!

品读人不怕鹅

A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B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讨论以下问题)

1、看到现在的鹅,你脑海中浮现了哪些词?

2、同样是这一群鹅,反差却如此之大,这是为什么呢?

(二) 感悟对话,明确“信”与“不信”

1、大家都说的话,该不该信呢?读读金奎叔的话,看看能否为我们指点迷津——(课件出示金奎叔的话)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1)讨论:

金奎叔说的“凭这点”指的是哪一点呢?

(2)引读:

所以,鹅要是想小看我们,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引读)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住,下次可别再怕他们了。

所在,鹅要是想欺负我们,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引读)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住,下次可别再怕他们了。

(在引读中,指导学生读出自信、肯定的语气,明确该信谁的话。)

2、从金奎叔的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想法写在“心灵驿站”里吧。

3、听了金奎叔的话,小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读读第12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并进行交流。

4、小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小作者明白了——(指名回答后,课件出示并齐读)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5、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以事明理

1、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在生活中,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会让我们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小故事,看你是否能运用今天所领悟的道理来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

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一句话,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讨论交流: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老太太恢复了健康?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四、布置作业,扎实训练

1、抄一抄——本课的好词佳句

2、读一读——《两个农夫》

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小) (强)

人—————→鹅←——————人

(我) 怕 不怕 (金奎叔)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