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芭蕾舞教学中只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是不够的,要达到教学目的还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仅局限于芭蕾舞基训动作的掌握,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恰当地通过动作示范,语言启示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来理解芭蕾舞基训动作以及舞蹈语汇。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学会“宽容”。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创新的意识、意念,那么我们就得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实践,就得让他敢于完成头脑中的创新想法。芭蕾舞教师不能仅仅是教材的讲读者、动作的演示者和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应成为练习的组织者和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促进者;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并由此积极营造一个平等、交流、合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环境,不断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转变。

(四)充分利用有效的手段

根据动作技能的正负“迁移”规律和芭蕾舞技能的表象特征,增加动作形象的刺激。因为想象是人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一定的感性形象是想象的思维基础。所以,多增加一些外界的感性形象刺激,为想象提供必要的思维前提,是提高想象思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因此,芭蕾舞教学中,教师应多做示范,采用动态的图片、影视等,深深地吸引学生,并且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五)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扬长补短

各人有各人的特点,每个学生总会有自己某些方面的优势,芭蕾舞教学中扬长补短,是提高学生学习芭蕾舞的创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扬长,是建立自信的基础;补短,包括技巧上和艺术上的不足,是全面发展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大脑”的优势,强调“大脑”对“肢体”的支配作用,如内容上多讲授要点、要领和规律,使其了解问题的本质,方法上多运用对比、归纳、总结、启发的方法,促进其主动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芭蕾舞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长期艰苦训练的过程。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是芭蕾舞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作为芭蕾舞教育工作者,不应只注重传授芭蕾舞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应以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人格为中心。这对促进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也具有一定意义。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