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和经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使人类成为人类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艺术促进人类文化的形成,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发展到今天,艺术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此相适应,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正如我园综合艺术课题的开展,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内容,各种各样的艺术教育方式方法,开展了五花八门的艺术活动,促进了家园共育,创设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促使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在综合艺术活动中,我们在确定艺术教育目标上更关注幼儿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幼儿艺术学习的兴趣,艺术的感知体验,表现创作,交流合作等基本艺术能力,以及尊重、关怀、友善、分享、合作等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以幼儿发展为中心,提供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实现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因此要求教师要在目标制定方面从原始的陈旧观念中走出来,要注重人文性和幼儿发展性,目标是每一次活动的核心,目标制定的准确到位,将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如何制定好教育目标就成为了我们共同研究的对象。在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在思考、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反复实践,在这样的磨练中,我感觉自己在目标的制定方面领悟到了一些东西,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一、原始活动记录与反馈反思

 (一)第一次制定目标后的活动

记得在《过猴山》课题中,有一次小组活动是《勾画猴脸》,内容的新奇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他们都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绘画了各式各样的猴脸面具,这源于活动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比如集体欣赏了动画片《过猴山》,观看了京剧《大闹天宫》,孩子们一眼就认出了众多演员中的孙悟空,我问他们为什么?孩子们说:“因为孙悟空化了猴脸的妆。”随后我和孩子们共同欣赏了京剧百猴图中各种剧种各门各派的猴脸图片,孩子们看到这么多形式各异的猴脸兴奋极了。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丰富了他们的视觉感受,并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为他们下一步的绘画制作乃至表演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过程中,我先请孩子们共同回忆了京剧脸谱的样子,幼儿自己总结了猴脸的主要特征,然后请幼儿观看了猴脸的泥塑图片,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投放大图片有利于幼儿细致观察猴子的桃形脸的勾画,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了猴子桃形脸的特征及勾画方法。随后我们欣赏了一些脸谱上的装饰图案及纹样,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在示范的过程中,我重点为幼儿介绍了勾画猴脸的顺序,应从哪里起笔到哪里结束,并向幼儿介绍了不同的勾画方法,比如可以先点出桃形的4个点,在将点用曲线连接起来的方法,便于画出更为对称的线条。在幼儿绘画时,他们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了不同难度的方法,有的是直接在面具上勾画桃形脸;有的则先点了4个点,再连线;有的先将桃形勾好,再用线条及图案装饰额头和脸颊,最后涂色;有的用曲线、波浪线、折线等线条进行装饰;有的用了云彩、桃子、梅花、月亮等图案进行装饰;有的画了一些螺旋的细线进行装饰,孩子们说是猴毛。

在涂色时,我发现孩子们比以前更大胆了,也更会搭配颜色了,有的用红色先将桃形脸涂好,有的绘画了多种颜色的猴脸,有的用黄色着重勾画了眼部,还用深色笔将眼睛周围描了个圆圈,孩子们说这样代表火眼晶晶;有的在额头上画了个粉色的大桃子,在桃子的底部画了两片绿叶进行点缀;更特别的是王思敬小朋友还运用了别具一格的绘画方法,他先用红色勾出了桃形脸,用黑色画出了眉毛和眼睛,在额头上画了个大桃子,最后用棕色将桃形脸和桃子以外的其它部分都涂满了,他以这种反衬法进行绘画,效果非常好。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都得到了提高,幼儿戴上自己绘画的面具进行动作模仿,兴趣性特别高。这虽然是一次普通的小组活动,但其中却蕴含了大量的艺术要素,重点强调了视觉造型和肢体语言的造型,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孩子们戴上自己勾画的猴脸面具扮演小猴子,老师扮演老爷爷进行了有趣的猴子学样的即兴表演,充分发展了幼儿模仿能力,将活动推入**。

 (二)反馈与反思

在活动的反馈中,主要点评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活动环节设计的比较紧凑,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性比较高。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幼儿表现力强,效果很好。第二,本活动作为综合艺术活动,突出了戏剧的四要素,重点强调了视觉造型和肢体语言的造型。第三,活动中示范讲解较清楚,幼儿绘画中分出不同难度,方便幼儿选择,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对于活动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目标的制定上,虽然对原有目标进行了修改,基本做到了根据本年领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与特点进行调整,但还需再推敲。另外,面具的设计还应再考虑,比如眼部的开孔要扩大一些、鼻孔部分要剪开方便幼儿呼吸等细节问题。

二、评课及自我反思后的目标修改

通过这样一次小组活动的准备到完成,特别是听取了大家反馈后,使我感悟最为深刻的是目标的制定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制定活动目标才真正能够促进幼儿发展?比如:一些活动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是可以借鉴的,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认真地重新制定活动目标,要时刻注意目标的制定要以儿童发展为基础,千万不要将目标制定的过大,要实现目标为活动服务这一宗旨,让幼儿真正完成目标。

因此我准备将本次活动的目标进行调整后再次实践另外一个小组的活动,在比较中得到发展。首先我分析了其最原始的目标是:能够掌握猴脸上桃形的轮廓特征,运用平面绘画制作面具或油彩(彩绘棒)在面部绘画的方式进行戏剧中猴子角色造型的表演,感受装扮表演游戏的乐趣。

读完这一目标,我开始深入的思考,过去是以课本为基础,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而现在要以目标为中心,目标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教育行为的落脚点,是一个艺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

第一、以促进幼儿发展为中心制定活动目标。由于在《过猴山》课题中,孩子们首先欣赏了动画片《过猴山》,又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模仿想象了猴子的各种动态造型,并运用简单的线条绘画的方式绘画了形态各异的猴子。通过这两次活动,孩子们对猴子的外形特征已有了相当多的了解,因此,我认为在勾画猴脸时就应该能够运用曲线线条勾出桃形脸,于是我将目标修改为:通过观察比较,熟练运用曲线线条对称勾画桃形猴脸。在活动实践中,大多数幼儿都能运用比较流畅的线条勾画桃形脸,绘画上比较大胆,个别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助,在对称上还需练习,有的画的一边长一边短,但大部分幼儿都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运用曲线线条的程度,因此这一目标的制定,达到了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目的。

第二、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点制定目标。在原有目标中设计了两种制作方式,可以选择平面绘画面具,也可以选择用油彩在面部直接勾画。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进行分析,由于他们较喜欢制作出自己的作品,以展览的方式供大家欣赏,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外,绘画面具和面部勾画相比较,平面绘画还是较为容易一些,于是我将内容确定为平面绘画面具。在活动实践前,我将面具都穿好了松紧带,以便幼儿绘画完毕就可以直接戴在面部进行表演了。在讲解和指导时,我重点提示指导了颜色的运用和图案的装饰,在实践中幼儿重点突出了大胆用色,自由创设花纹图案的特点,每个人都以别具一格的审美绘画了自己喜欢的猴脸面具。

第三、目标制定要准确到位,避免过于笼统空泛。由于戏剧表演中的造型对中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了,不可能完成,我将原有目标中“进行戏剧中猴脸角色造型的表演”一句删除,而保留了“感受装扮表演游戏的乐趣”一句。孩子们所感兴趣的只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一些装扮活动,在幼儿活动中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于他们来说摆出什么样的造型不是最重要的,而在表演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的同时得到了发展,那才是最重要的。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请孩子们戴上了自己绘画的猴脸面具,由教师扮演老爷爷表演了动画片《过猴山》中“猴子学样”的片段,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在目标调整后,我又重新实践了这次活动,并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他们不仅仅绘画了一张猴脸面具,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获得了综合性的提高。对于我也是一次自我发展与成功体验的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通过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准备到完成,每一条目标的制定与修改,使我对艺术活动中目标的制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特别是活动目标该如何进行修改从而更有助于活动的顺利完成,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更有效。也就是从预期目标到生成目标中应注意些什么,如何制定合适的目标,如何让目标更好的为艺术活动服务等,为今后开展各项日常工作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一次次艺术活动的准备到完成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自身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在发展孩子的同时也发展了自我,让孩子们体验快乐的同时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家园共育,我想这就是艺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