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会隔三差五地轮流把自家好吃的东西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品尝。量虽不多,但感觉很温馨,上次是瑾瑾,这次是尔夫,下一次可能是佳钰……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完全是孩子们自发、自愿的,老师和家长没有刻意“诱导”,也没有过多干涉,只是在一旁为他们的成长而感到欣喜。

孩子的社会生活大多是从幼儿园起步的,因此,自孩子入园开始,就要培养他们善于合作、懂得分享的品质。

Way1:言行引导

大人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们不妨利用各种机会,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孩子倾听别人叙说。

你可以亲切地对孩子说:

“妈妈有件高兴的事,想告诉你,让你和我一块儿分享快乐!”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

“这里有一本好书,我们一起讲故事吧!”

大人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等,会消除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来。

Way2:协作游戏

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两个孩子因喜爱同一种玩具(或同一个角色)而发生争执的现象,这时,我们就要分析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了。

实例:

尔夫和大眼睛正在玩“我是小理发师”的角色游戏,轮到尔夫当理发师了,但大眼睛就是不愿意配合当顾客,尔夫的嘴巴撅得老高老高。

老师问大眼睛:“为什么不愿意?”

大眼睛说:“每次剪头发我都会哭的!”,

于是,老师引导两个孩子共同商量:“大家一起做游戏,需要友好合作,协调配合。”

尔夫向大眼睛保证:“理发的动作很轻,不会弄疼你的!”

最后,大眼睛同意当顾客了,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Way3:故事激发

分享目标有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两种,其中的精神分享又可划分为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两个方面。精神分享看似比较抽象,却可以通过形象的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实际行动。

实例:迷路的小花鸭

小花鸭和妈妈走散了,它不认识回家路,独自在路边哭泣,“妈妈,呜呜……”

梅梅说:“小花鸭,我送你回家吧!”

小花鸭不哭了,跟着梅梅往家的方向走去……

故事虽然简单,但效果却很明显。午睡时间到了,在卧室的一角,我们又总能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一个自己还不太会脱衣服的小朋友正在认真地帮另一个小朋友解扣子、脱上衣……

Way4:主题活动

目标明确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孩子充分体验给予和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或合作,因为他们明白,许多事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实例:玩具总动员

休息日,相约同一个小区(或同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把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带出来,通过互换、共玩的方式,教孩子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

温馨提示:

分享与合作是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今后的人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