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主观察探究,促进主动建构,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一)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定位观察)

1、独立观察: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动物,然后说一说你看到是小动物的什么部位?

2、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动物的样子(部位)。组织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3、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个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二)主动探究,促进建构。(换位观察)

1、提出要求:请组长把玩具动物放在桌子中间,把头对着1号同学,按1、2、3、4号顺序依次换位观察,直到坐回原位为止。

2、组织学生分组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到的玩具动物是什么样子的?把你看到的样子画下来,画完后在组内说一说。

3、组织汇报交流:出示小朋友画的图片,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些图形各是哪号座位上的同学看到的。

4、小结:从不同的位置对玩具动物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观察,加深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这样教学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体现了由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让学生亲自观察、比较、讨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动中建构知识。他们用眼睛去看,用口描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使儿童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注重问题解决,迁移拓展应用。

1、直接判断:请小朋友们看恐龙图,思考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组内交流,然后回答。

想:如果你坐在小朋友的对面,你会看到什么形状的恐龙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上述的教学过程设计是个挑战性的问题,使其在现实的情景中激活经验储备,促进儿童调用已有的生活原型联系实际,充分想象推理,多元体验,享受智慧的挑战,学会数学的思考。)

2、教材67页“做一做”。

你知道小朋友看到的哪个面吗? 连一连。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教材70练习十五的第一题。

要求: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完成。

4、实践应用:在小象的生日会上,四只小动物都为小象拍摄了照片,可惜的是洗出来之后,他们分不清自己拍的是哪一张,你能帮帮他们吗?

5、迁移拓展:如果有多个物体组合起来,你还会观察吗?请课后实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把你的新发现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空间,设计实践应用活动,旨在使儿童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数学是饱满的、丰富的、充实的更是精彩的,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充盈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享受探索的愉快,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而真切的应用价值,赋予儿童数学的眼睛,学会数学的思考,帮助儿童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着生活,体验到数学课堂独有的文化价值。)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五、板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