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2、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

“孔隙”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过渡: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溪流从山上向下流着,随着山势的变化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双龙洞由外洞、内洞组成,中间有孔隙相通,今天你们最想随叶老去游览哪个地方呢?(学生答)

(二)找你最喜欢的伙伴,运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法,选你最喜欢的景点进行学习。等会儿,在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汇报你游览的经过。(学生自学,师指导)

(三)愿意来把你游览的收获介绍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外洞

1、学生谈游览了外洞的收获。

2、听了介绍你们感觉到什么?

3、那你能读出在洞口看见的山的高吗?(请学生读,齐读)

4、谁能读出外洞的大吗?(请学生读,齐读)

5、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通过读,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洞口的宽,山的高,外洞的大,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播放录象,认识孔隙) 刚才游览了孔隙的孩子请汇报一下游览后的收获吧。

1、有什么收获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孔隙窄小的呢?

2、游了孔隙的收获也很大,想不想一起去看看。(播放小船)

3、这是一只怎样小的小船呢?

4、出示文字。谁能读出它的小呢?(请学生读,齐读)

5、这么小的船是用来干什么 的呢?

6、正好有一些游客要乘船经孔隙到内洞,咱们赶快去仔细看看他们是怎样坐船的?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播放录象。

7、你们的感受如何?(学生答)

8、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吧。出示文字请学生读。

9、学生评价后再读,齐读。

10、 再请学生读,其余学生闭上眼睛去体会,去感受乘船进洞的感觉。

11、 师小结:作者通过写船小、坐船的姿势低以及坐船的真实感受,给我们清楚的指出了从外洞 到内洞的经过,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要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

(五)过渡: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不过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游览了内洞的同学快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吧。(请学生汇报)

1、听了介绍有什么收获吗?你们想去观赏内洞的景色吗?

2、播放录象,可边看边交流。

3、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看这些像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

4、选择最感兴趣的景点写两句,也可上来指着图说两句。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我们跟随叶老游览完了双龙洞, 此时,你们想说点什么吗?

2、双龙洞真是太美了使得同学们都想去看看,那么作者是怎样来把它写得这么好的呢?(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写作特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习作者这种分清主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内洞 宽 高大 窄小 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