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简介:

维生素B1缺乏症(vitamin B1 deficiency)又称脚气病(beriberi),是因机体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缺乏,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成人体内的维生素B1库存量为30mg,每天以1mg转换,正常人当维生素B1缺乏2~3周还不会出现症状。

部位:全身

科室:小儿科

症状:蚁走感、营养代谢缺乏、腹痛、蚁走感、营养代谢缺乏、腹痛 便秘、恶心与呕吐、腹泻、感觉障碍、昏迷、心力衰竭、吞咽困难

检查项目:心电图、维生素B1、胸部B超、心电图、维生素B1、胸部B超 、胸部平片、尿维生素B1(VitB1,VB1)

相关疾病:急性咽炎、急性胃肠炎、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1.摄入不足

母乳中维生素B1的含量较牛乳低,母乳中的含量为16μg/ml,牛乳中的含量为 42μg/ml,但母乳中的维生素B1含量,对婴儿的生长需要已足够。如果乳母膳食中维生素B1的摄入量缺乏,则会引起母乳中的维生素B1不足,如不及时补充,此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将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

2.吸收障碍

如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胆囊纤维化、肠道感染等疾病,均可减少维生素B1的吸收。肝、肾疾病将影响TPP的合成,造成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1缺乏使胃液中酸度降低,从而在胃肠道中维生素B1复合物内的维生素B1释放减少,影响了维生素B1的吸收。

3.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

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需要量也相对较多;如小儿患结核、麻疹、水痘、肺炎以及高热时,或患有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率增加的疾病时,维生素B1的消耗增加,如此时未予及时补充,则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

4.遗传代谢障碍

遗传性维生素B1代谢与功能障碍,引起的维生素B1缺乏症,一般具有高度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或父母近亲结婚史。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B1又称抗脚气病因子或抗神经炎因子,它是最早发现的维生素之一。维生素B1在高温、特别是高温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在酸性溶液中,稳定性较好。在体内硫胺素80%是以硫胺素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10%是以硫胺素三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的为硫胺素单磷酸盐或游离的硫胺素。在身体中硫胺素80%是以TPP的形式存在,它是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系的辅助因子,也是磷酸己糖氧化支路中转羧乙醛酶的辅酶。因此维生素B1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其缺乏使糖代谢受阻,能量产生减少,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1.神经系统

尤其是末梢神经受损严重,髓鞘退化及色素沉着。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发育不良,因此表现为易激惹。重者神经轴被破坏,以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受累较为常见,并且出现较早。其他如前臂神经等亦可累及。

2.心血管系统

由于能量缺乏,心肌无力,周围血管平滑肌张力下降,小血管扩张。心脏扩张肥厚,尤以右心明显。心肌水肿,其心肌纤维粗硬。血管充血,但组织结构正常。

3.组织水肿及浆膜腔积液

组织水肿多见于下肢,体腔浆液也可渗出。

4.肌肉萎缩

出现于受累神经支配的肌肉。镜下可见肌纤维横纹消失、混浊肿胀及脂肪变性。

5.消化系统

消化道平滑肌张力下降,影响胃肠蠕动,消化功能减弱。

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症状:

硫胺素缺乏将导致脚气病,脚气病是硫胺素摄入不足的最终结果,主要影响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组织水肿、心脏扩大、循环失调及胃肠症状。乳儿的发病常因乳母有维生素B1缺乏而使乳汁中的含量不足所造成。维生素B1缺乏往往同时有烟酸缺乏。

1.婴儿型脚气病

多发生于数个月的婴儿,发病急、突然,较成人型难以捉摸,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但以心血管症状占优势。

(1)消化系统症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大便不消化,有时腹胀、便秘、腹痛或腹泻。

(2)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系统症状出现后不久就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突出者可分为脑型或神经炎型。初期有烦躁不安,哭吵,夜啼。脑型表现主要为发作型哭叫似腹痛状,烦躁不安,前囟饱满,头后仰。

严重者可发生脑充血、颅内高压、昏迷而死亡。同围神经炎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障碍、周围性瘫痪,早期表现为四肢无力,其后,症状加重,同时足趾的背屈运动受限。跟腱反射和膝反射初期增强,随后减弱,最后消失。软腭反射障碍,吃奶出现呛咳,吞咽困难。如有神经炎则有肌力减弱,腱反射减低,甚至肌肉萎缩。如果累及脑神经,可有眼睑下垂,视神经萎缩,吞咽困难。累及喉返神经时则发音嘶哑。后期出现颅内压增高或前囟饱满,神志不清等。

(3)心血管症状 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婴儿可出现奔马律,呼吸困难,晚期出现发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肺充血及肝淤血。如不及时治疗,很快死亡。

2.水肿及浆膜腔积液

水肿可遍及全身,多发生于下肢,浆膜腔积液,可发生于心包腔、胸腔和腹腔。由于喉的水肿而出现失声,或出现特殊的喉鸣(脚气病哭声)。

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诊断:

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实验性硫胺素治疗可做出可靠诊断。

1.病史

患儿是否有维生素B1摄入不足,对于已增添辅食的小儿,是否有长期食用精白米、面,及有无偏食。有无妨碍维生素B1吸收和利用的疾病,如慢性消耗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等。病人是否存在硫胺素需要量增加的因素,如生长发育阶段、发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临床特点

有无周围神经炎的表现如肌肉萎缩、感觉异常、跟腱及膝反射异常。有无进行性水肿。心脏扩张肥厚、心率增加、脉压加大。能除外其他心脏病的心力衰竭。有无其他营养缺乏的征象。

3.实验室检查

可通过测定硫胺素负荷前后尿硫胺素排泄量,血清硫胺素水平、红细胞转酮醇酶(ETK)活性及空腹一次测定尿液中硫胺素/肌酐比率等实验室检查等帮助诊断。

鉴别:

1.急性咽炎

以声嘶、呛咳、失音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易被误诊为是急性咽炎。

2.消化功能紊乱

以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肝脏增大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易误诊为肠炎或消化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

3.病毒性脑炎

以目光呆滞、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嗜睡、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4.肾脏疾病

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时,与肾脏疾病、血浆蛋白下降引起水肿等病因相鉴别。

5.心肌损害

有循环系统症状时与心肌损害性疾病相鉴别。

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并发症:

1.神经系统

多发性神经炎,严重者可发生颅内高压。

2.心力衰竭

严重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3.脏器病变

脑充血、肺充血及肝淤血;心包腔、胸腔及腹腔积液。

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治疗:

西医治疗

1.去除病因

仔细询问病史,查明缺乏维生素B1的原因,治疗造成硫胺素缺乏的原发性疾病,如发热、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饮食

增加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的摄入量,并注意合理配合。如果乳母硫胺素缺乏,应及时予以补充,避免婴儿发生硫胺素缺乏症。

3.应用维生素B1 (硫胺素)

小儿症状较轻,一般维生素B1 (硫胺素)的剂量为5mg/d;重症则需10mg/d静脉注射,2次/d,如症状缓解,则可改为口服。用维生素B1 (硫胺素)治疗,神经症状一般于24h内缓解,心脏症状一般于24~48h缓解,而水肿则需48~72h缓解,运动无力的恢复一般时间较长,需1~3个月。如口服有严重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如长期腹泻、呕吐或大部分小肠切除后,需要全肠外营养维持者,可通过肠外途径予以补充。

小儿维生素B1缺乏病预防:

1.维生素B1的需要量

维生素B1的需要量与能量摄入量有密切关系,中国营养学会以此提出,一般成年人在轻劳动条件下,维生素B1的需要量为1.2~1.3mg/d,当劳动强度增加时,供给量应逐渐增加,最高可达2.0mg/d;成年女性比男性低0.1mg/d。1~3岁小儿维生素B1的需要量0.6mg,4~11岁需要 0.7~0.9mg,11~17岁1.5mg(男)、1.2mg(女)。

2.防止孕妇和乳母维生素B1缺乏

注意防止维生素B1的缺乏,增加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的摄入量,并注意合理配合。如果乳母硫胺素缺乏,应及时予以补充,避免婴儿发生硫胺素缺乏症。未精制的粮谷类中硫胺素丰富,故碾磨精度不宜过度,经常食用糙米粗粮。豆类、坚果类、瘦肉及内脏硫胺素也较为丰富。蛋类、绿叶菜(芹菜叶、莴笋叶)等也是硫胺素的良好来源,应充分加以利用。

3.补充维生素B1

及时治疗造成硫胺素缺乏的原发性疾病,如发热、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上述疾病时适当补充维生素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