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自始至终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的学习情绪是否达到了兴奋点,是否获得了主动发展。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数学内容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学生,要不断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本节课的开始,自己就以谈话的策略,引导学生轻松开始新课的学习,接着,出示新校服,创设学校要同学们购买校服的情境,引出怎样购买合身校服这一学习任务。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有吸引力,既为新知的探求引发动力支持,又提供背景支持。选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浓郁的生活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测量身高,并把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制成统计表。围绕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利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实践操作,感知知识的过程

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即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统计表、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全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我们班的同学怎样才能购买到合身的校服?引发学生产生统计的需要及愿望。其次,让学生动手实践,分工协作,顺利完成"收集数据"这一学习任务。这一环节,学生参与性很高。课堂秩序似乎很"乱",但这恰恰是教学的"**"所在,是教学的最大成功。通过测量身高,学生完成了收集数据这一学习任务,感受到了与人合作的愉悦。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