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大屏幕打出邓小平的大幅照片。旨在营造气氛,让学生感受伟人的形象。上课伊始,学生交流邓小平的资料,为学生走进伟人的内心注入对伟人的情感做铺垫。接着,引入邓小平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下面按几个环节进行。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2、品析诵读,想象悟情

3、拓展升华,倾诉心声。回顾课堂,有几点值得欣慰

一、是朗读指导。

“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我之口,如出我之心”课上,我重点引导学生读了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采用配乐读,第三段排比句在小组合作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汇报读,递加小组读,以显示排比句感情递加、语气递加的特点。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了一定的感情。

二、词语辨析与课堂情感场较好融合。

课后有一道题:“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课堂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推敲,但如文字训练与课堂营造的气氛断裂开来,又显得太生硬,破坏了课堂上的连贯的情感场。所以,我在引导学生辨析词语时,让学生从对伟人的感情入手,将推敲词语与朗读体悟感情圆润地融合在一起,读出了人们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祝福与爱戴怀念。

三、想象体悟,思维补白。

如学完第二段,启发学生想象:涛声中的你们好像听见大海在说些什么?读完第三段,引导学生由“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联想到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祖国人民,如果你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如果你是一位外国人,你会说些什么。

四、抓住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在上课伊始及课堂进程中,随着学生对伟人情感的加深和形象的不断丰满反复读这句话,产生一种升华感情和复沓回环的美。

当然,也留下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对邓小平的不朽功绩了解并不多。课前,受到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自主搜集资料。课上虽然补充了一些资料,但受时间的限制,感觉铺垫不够,学生还没有真正走人伟人的内心,感受到骨灰撒大海的蕴含的伟人的胸襟。

2、初读课文时,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在理清课文明线“飞向大海 ---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基础上,通过读全文,体察出课文的暗线,有起初的悲伤到缅怀丰功伟绩,到最后充满激情的祝福永生。这样的文章,凝重恢宏,极具感染力,全文背诵且篇幅不长,可以安排通篇齐读的。

3、预设过于精细,老师有点强势,感觉学生是在老师的预设中一步步地走向埋伏圈,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障碍时,老师急于引导,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缺少“灵敏的寂静”。顺学而导的功夫欠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