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语文教学,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也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本篇小说,最大的行文特点就是情节一波三折。我觉得适当地点拨一下,引起学生去关注与思考,感受文章情节一波三折的表达效果,也是有必要的。于是,学生在讲到“一袭黑衣不沾白点,也可以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时,我顺势而引:“原来一袭黑衣也能彰显出刷子李技艺高超,难怪作者在文中反反复复写到了这一身黑衣。快速默读,找画有关描写黑衣的句子,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因为有关黑衣的描写比较分散,辐射全文,况且也不需要过细品味,所以在这环节上,我安排学生用默读的方法进行触类旁通的自学,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更利于学生在静静的默读中思考、品味、欣赏作者的强心独具,从而心有所悟。在此基础上,我再将这些散落的句子串联起来,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整体形象感知:围绕这黑衣白点,作者写了“果然穿一身黑衣,居然不见一个白点,居然发现白点,忽然揭开白点真相”,情节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也更让我们对刷子李敬佩不已!感叹正因为有了作者的妙笔生花,才有刷子李这个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

曹小三是刷子李高超技艺的见证人,我们读者正是借助他的眼睛看到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所以,曹小三的一系列内心活动也正是我们读者阅读时伴随的内心所想。可以说,我在整个第二板块结束前设计的“想象曹小三内心活动”和“曹小三对师傅表决心”的说话练习,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心情的一种梳理和对刷子李的敬佩之情的一种内心表白。这个环节,我本想作为课堂小练笔的,但临时我还是把它调整为“说话练习”。因为我觉得,学生能够马上口头说得清、说得好的东西,干嘛要先写再说呢?课堂上有时别为了“小练笔”而“小练笔”。遗憾的是,在让学生逐个说了之后,没挑几个学生把前后三个不同的心情变化连起来说能。那样,曹小三那“一波三折”的心情变化就更形象了。

第三板块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今天我教学的《刷子李》时,主要是做了这样两块扩展和延伸:1.补充刷子李所处的社会背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就这么普普通通的一个行当,为什么刷子李还要对自己手艺要求那么高?是什么促使他苦练本领,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这既是文中的曹小三所思考所明白的,也是我们应该思考明白的。2.推荐课外阅读《俗世奇人》,领略更多俗世奇人的风采,感受冯骥才写人的高超技艺。通过《刷子李》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一睹了俗世奇人的风采,感受到了冯骥才写人的高超技艺,激起了学生渴望阅读《俗世奇人》的极大兴趣与愿望。

教学反思:

因为是第一次讲公开课,在心态上比较紧张,给自己的压力也过大,从而导致了上课时出现了遗漏教学环节的错误;并且在时间的把握上也不够恰当,下课是还有内容没有讲完。

除了教学思路有点紊乱外,我觉得课上让学生朗读的时间还不够多。在学生读得不够好的情况下,作为老师,我没能充分发挥老师的示范性作用和有效点拨。在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情况下,我选择了走过场,让朗读一晃而过。缺乏朗读的渲染,这对学生更好地感受刷子李那炉火纯青的粉刷技艺肯定是有影响的。

上这篇课文主要是将拓展阅读《俗世奇人》这块放到了课外,增加了感受曹小三丰富的内心变化的想象说话练习和了解刷子李所处的社会背景。我觉得将这两块内容放进来还是有必要的。而将《俗世奇人》放到课外阅读,也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学完《刷子李》,学生肯定很期待阅读《俗世奇人》,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在课外照样会读得有滋有味,照样能被其他俗世奇人的风采和冯骥才写人的高超技艺所深深折服!况且,我们补充的只是《俗世奇人》这本书的一部分。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