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的运用改善了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业成绩,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1]。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美术课堂教学最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模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非常切合。

如今小组合作教学运用在美术课堂中体现出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学追求的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广泛的美术情境中认识美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等的现象[5]。在迎来这些创新基础上学生的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但更多教师忽视了小组合作课堂的弊端,利用改革的契机,我对课堂小组合作能力学习教学中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揣摩探索。

一、新课程美术教学小组合作能力学习

(一)让学生轻松主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应当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为辅助形式。美术课要营造一种轻松合作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有益,探究活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前的营造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的有效手段。四人合作小组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最常见的新形式,是当前最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小组学习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思想品德、个性特点等各方面调查的基础上,再根据性别等不同特点,四五人组成的异质合作小组,同质合作小组或自由组合的小组等。这些合作小组要求科学搭配,成员相对固定,及时调整,优势互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