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具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它是从求同中产生出来的,实际上就是把一个集合分成从属于它的若干个子集。 幼儿建立“类”的意识,初步形成集合的观念,需经历一个对物体属性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并对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样”或“不一样”做出界定和选择。在分类活动中,标记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符号,“标记”是事物某一特征的抽象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作为求同的依据或分类的说明,即在求同时,标记起着提示求同标准所特指的物体属性的作用,而在分类时,标记又是分类的依据。当幼儿理解了标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运用这一标记表示某个或某一类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思维的抽象水平和概括能力也能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小、中、大班分类活动设计一般可遵循按一个标记求同一一按几个标记求同——一分类插标记一一按内部属性求同和分类——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分类——层级分类一一多个角度分类等顺序进行。

1.小班分类教学活动

小班的分类活动应引导幼儿按一个标记求同、按几个标记求同,在认识颜色、大小和形状标记的基础上,学习按颜色、大小和形状分粪。教师在最初的活动中可通过集体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玩一玩拿到的玩具材料,说一说拿到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把它送到插有相应标记的篮子中,这样将求同活动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愿意和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

活动时,教师要精心选择分类的材料,如选取颜色不同但大小、形状、质地等均相同的图形片,让幼儿观察、区分图形片的异同,学习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图形片放在一起。接下来的活动设计,仍是按颜色分类,但所选物品除颜色不同外,物品的材料也不相同,有图形片、积木等,要求幼儿排除物体材料的干扰,将不同材料的物品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并且在摆放时,要求幼儿边送边说:“红积木,送你回红标记的家。”以后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标记,引导幼儿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分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