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学生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两个人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爸爸和儿子之间的感情,你会用哪个字?(爱)

2、明确目标:

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这对父子之间深厚真挚的情感。

3、效果预期:

只要我们用心品读语言文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收获,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品读感悟父子情深

任务呈现:

(1)快速朗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表现父子情深的语句。

(2)四人小组交流:

(内容包括:①读懂了什么?②是从哪里读懂的?③是怎么读懂的?④想到了什么?⑤还有哪里读不懂?)

自主学习: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各成员进行整理和分工。

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上台交流,重点引导汇报以下几点:

1、从“探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路途遥远也隔不断父子间的深情。

2、引导学生抓住“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语来体会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3、引导学生抓住“全都开了”、“姹紫嫣红”及“阵阵芳香”读出惊喜和赞美之情。

4、引导学生抓住“欣赏”、“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多么像……”等来领会父亲对儿子的思念。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受到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亲情的感染。

任务二:学习课文6---9自然段,感悟信的内涵。

任务呈现:

1、默读课文6---9自然段,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做批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1)信中两处提到“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

(2)“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指什么?“拿”又指什么?

自主学习:

1、学生先独立默读课文,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做批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大家共性的问题。

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上台交流,重点引导汇报以下几点:

1、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鼓励……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别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进一步强化对第二个“美好的东西”的深刻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 “给”、“拿”的意思,进行理解高尔基的话及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检测导结:

小练笔: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温馨提示:

(1)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2)信中表达自己对父亲关爱的感激和不负父望的励志笃行。

(3)署名要符合回信人的身份。

四、总结。

孩子们,在这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伟大作家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以及爱的艺术。这封信不仅感动着他的儿子,也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生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