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斯指数用了76年才达到1000点,又用14年达到2000点,后来只用了8年就达到了4000点,5000点和6000点来得就更快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多世纪前查尔斯·亨利·道的一个念头,竟然成为今天生活的重要因素。

“道·琼斯”到底是一个人,一个公司,还是一个平均指数?虽然人们时常听到它,然而在我们周围却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道·琼斯”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谁知道,在这100多年里,西方的各家报纸和广播,每天提到的最多的名字是什么呢?那就是“道·琼斯”。道·琼斯指数每天向大家报告股市的消息,也就是经济状况的消息。一块不断跳动阿拉伯数字的电子显示牌,红色表示上升,绿色表示下降。有人盼望红色,有人盼望绿色。这块牌子算不得什么风景,却吸引了最多视线的注意。投资者的心情也随之起落。它是一个代号,不仅广泛地渗入到美国金融文化中,而且遍布了世界每一个金融中心。

事实上,道·琼斯还指两个人——查尔斯·亨利·道和爱德华·戴维斯·琼斯,他们共同创立了道·琼斯公司。而在道·琼斯指数以及“道氏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却不仅仅是这两位起到开创作用的奠基者,还有着许许多多直接或间接地丰富和发展道·琼斯指数与“道氏理论”的人们。

查尔斯·亨利·道的成长

查尔斯·亨利·道,1851年11月6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斯特灵的一个农场里。关于他工作和事业之外的事情,人们知道得微乎其微。在他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此后的很多年里,他一直在自家的农场里帮助母亲从事艰苦的劳动。大概十三四岁时,他离开了农场,后来还从事过20种不同的工作以赡养母亲。

长期的艰苦生活磨炼了查尔斯·亨利·道的意志,使他变得成熟坚韧、谦虚谨慎,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怀有自己的理想,从未放弃过努力。虽然只上过小学,但是查尔斯·亨利·道的最大梦想却是当一名记者。

1872年,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21岁的查尔斯·亨利·道加入马萨诸塞州斯普灵菲尔德的《共和党人报》,真正成了一名记者。这家报纸在当时的美国有着很好的声誉,而报社著名编辑赛缪·保尔斯更是业界的佼佼者。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扎实勤奋的工作,使查尔斯·亨利·道很快就赢得了认可和尊重。不久,他就被提升为助理编辑,到保尔斯手下工作。此后3年时间里,在保尔斯的训练指导下,他学会了很多有用的写作技巧,为他后来开创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5年,查尔斯·亨利·道离开了斯普灵菲尔德,来到罗得岛州的普罗文顿斯,加入《普罗文顿斯晨星和晚报》报社工作。两年后,这家报社停业了。于是, 他就转到了《普罗文顿斯日报》。查尔斯·亨利·道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干得得心应手,也越来越自信。在同事们眼里,他是一个大人物,有六英尺多高,甚至有点驼背,行为高傲,说起话来就像一个大学教授。在这里查尔斯·亨利·道遇到了他未来的合作伙伴——爱德华·戴维斯·琼斯。

当时的琼斯年仅20岁,刚刚走出伍斯特专科学校的大门,即将步入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布朗大学继续深造。年轻气盛的琼斯思维活跃,有人形容其就像一匹神经紧张的烈马,脾气暴躁,却拥有闪电一样的思维。很难相信他与安静的查尔斯·亨利·道会成为朋友,但命运却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查尔斯·亨利·道非常尊敬琼斯受过的教育,也非常欣赏琼斯的才华和抱负;而琼斯则很敬佩查尔斯·亨利·道谦逊踏实的工作作风,所以他们很快便成了朋友。

在《普罗文顿斯日报》,查尔斯·道第一次开始接触财经方面的新闻写作。1879年,他被选中跟随一些金融资本家去科罗拉多州的里德维尔做市场调研。这个喧闹的西部小矿城便成了查尔斯·亨利·道思想认识的转折地。在采访中,他写了一系列的报道文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经历让他认识到自己具有分析财经现象方面的天赋,也使他发现自己对金融事务有着热切的兴趣。这些激励了查尔斯·亨利·道要成为一个专职财经作家的理想。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去纽约的那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方——华尔街。

起步在华尔街的辉煌

1879年,查尔斯·亨利·道来到了纽约,成为克尔曼通讯社的一名记者。那时候华尔街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成为绝大多数银行、经纪人事务所、保险公司和商品交易所的总部所在地。其中重要的纽约股票交易所也早就告别了露天交易的寒酸时期,而处于发展着的成熟时期。克尔曼通讯社的工作内容就是收集各种信息,并将手写形式的信息散发给各家银行和经纪人事务所。这是一个让查尔斯·亨利·道熟悉华尔街、熟悉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好机会。他需要寻找一个更有力的切入点以融入这个复杂的金融王国。

内战后,美国商业迅速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一个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时代。查尔斯·亨利·道成长于这个时代,并目睹了企业生产产品在地区内销售的现状被有实力的追求巨大商业利润的工业资本家们控制着。他们组成了庞大的联合企业以发掘和垄断国内市场。他们也把企业的股份卖给公众以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可是,股票价格经常被华尔街的联合投资者们控制、垄断,从而引起它的暴涨和暴跌。

这些投机商们操纵股票价格上涨,然后再大量抛售它们,使价格暴跌,从中赚取巨额利润,而公众却遭受灭顶之灾。当股票交易所小心翼翼地提出,公司应该向股东分发年度财务报告时,公司被这种要把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向傻乎乎的公众公开的企图震惊了。

查尔斯·亨利·道已经认识到,急需一个组织把更好的、可靠的财务报告,带到这个在混乱中成长的金融宇宙中。19世纪80年代后期,在贪婪的工业巨头的操纵下,庞大的具有垄断性质的托拉斯,在钢铁、制铜、制铝、煤炭、玻璃、糖酒等行业中产生。虽然当时的公司几乎都是本地公司,但是查尔斯·道还是预见到国内经济和国内市场的一种抽象的概念,而且还预测到有一种可以衡量那些工业巨头正在做什么的方法,即把握金融市场总趋势。他认为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也正是当时的华尔街和金融市场所缺少的。

在紧张忙碌中,一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881年,查尔斯·亨利·道和一个恬静的忠诚于他的姑娘路西·M·卢梭结了婚。他们离开曼哈顿搬到了布鲁克林,住在靠近59大道树林旁的第56街上。布鲁克林和曼哈顿隔伊斯特河相望,一边是查尔斯·亨利·道温暖的家,一边是他即将成就的辉煌事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查尔斯·亨利·道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时,完成学业的琼斯来到他身边。他们开始着手筹划自己的公司。1882年11月,道·琼斯公司成立了,在华尔街15号一个狭小的办公室里开始了他们的股票信息服务业务。

在资金缺乏时,查尔斯·密尔福特·伯格斯特里瑟作为第三个合伙人加入了进来。但是他们不想把公司的名字改为道·琼斯·伯格斯特里瑟,因为那样实在太长了,所以,伯格斯特里瑟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机会。

公司里只有一台打字机和一部电话,他们还雇了一个女秘书,希望女秘书在场时,琼斯粗鲁的言行能有所收敛,事实证明这种想法错了。由于生性孤僻,查尔斯·亨利·道喜欢单独工作,这样琼斯就被看做是老板了——尽管查尔斯·道的名气要比琼斯大得多。

1882年年底,道·琼斯公司出版了一份只有两页的晚报。他们把华尔街的金融信息手写在劣质的纸张上,并复抄了24份,定名为《顾客晚报》,还雇人帮着分发。报纸迅速取得了成功。华尔街认识到查尔斯·道这个安静的总是记下看到的所有事情的人,在用毫不夸张的语言发布着极为精确的信息。

通过对股票收盘价的研究,查尔斯·亨利·道发现可以发明一个反映市场总体走势的晴雨表,即股票平均指数。1884年7月3日,他在《顾客晚报》上首次刊登了一项包含11种股票的指数,其中包括9家铁路公司和两家汽轮公司股票的平均价格,又被称做“铁路平均指数”。道·琼斯指数一经推出,就迅速被华尔街所接受。它使股票市场改变了以往的面貌,缓解了华尔街股票交易面对的迷茫困境,给人们带来一盏指路的明灯。

1889 年,道·琼斯公司开始着手进行报纸的改版工作。7月8日,《华尔街日报》问世了,查尔斯·亨利·道成为第一任主编。报纸的核心内容一直都是他的具有开创性的指数。他的发明对华尔街的影响十分深刻,金融家和投机者们已经离不开这些数字了。100年后,查尔斯·亨利·道提出的平均指数以及登载它的《华尔街日报》,不但影响到华尔街,而且还影响了全世界。

由于《华尔街日报》发展非常迅速,道·琼斯公司也有了一个比以前大得多的办公室。查尔斯·亨利·道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经过几年反复不断的研究,他总结出了众所周知的“道氏理论”,又发明了“工业平均指数”,即当时被认为投机性最强的12家工业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并于1896年5月26日首次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从此之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与“铁路平均指数”(现称为运输平均指数)一起刊登在每一期《华尔街日报》上,直至今天。查尔斯·道因为是第一个真正研究股票交易并且找到其内在因素的人,而被称为“分析报告之父”。

1899年,查尔斯·亨利·道和琼斯在工作上发生了口角。查尔斯·亨利·道抱怨负责广告业务的琼斯只顾广告收入的盈利,完全不管读者的感受,而琼斯对此十分气愤。他们之间的裂痕不仅出在工作上。早在伯格斯特里瑟与查尔斯·亨利·道的妹妹结婚以后,琼斯就感觉自己受到了排挤。于是,他在1899年离开了日报。当年6月,他把自己持有的公司股权全部售出,而恰在这时伯格斯特里瑟去了巴黎,只留下查尔斯·亨利·道一个人在纽约经营道·琼斯公司和出版《华尔街日报》。从那时起,《华尔街日报》便树立了一个信念:编辑的理想重于一切。正是这种理念让这份报纸有了今天的辉煌。

《华尔街日报》易手

1902年3月14日,道·琼斯公司以13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波士顿和费城新闻出版社的拥有者克拉伦斯·沃克尔·拜伦。拜伦是个工作狂,同时也是一个严厉的监工,有人说: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让他感兴趣,一旦他真感兴趣就意味着不停地工作。与他同样能干的妻子杰茜成为董事会的主席,并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

这年的12月4日,51岁的查尔斯·亨利·道在布鲁吉村的家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有报道称他“死于神经衰弱引起的疾病”。一位华尔街的金融记者、杰出的金融分析家、金融分析理论的奠基人,因多年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但是,他给华尔街、给美国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那就是道·琼斯指数和《华尔街日报》。

拜伦一家把《华尔街日报》带进了新世纪。当时报纸的发行量达到7000份,而到1920年时,报纸的发行量已经达到18750份。拜伦引进了现代的印刷设备,同时对公司内部新闻部门也进行了改革,规模大大地扩张了。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来,每天印刷的报纸已经超过5万份。

1941年,在拜伦去世13年的时候,伯纳德·奇高尔成为报纸的编辑,并在1945年被任命为道·琼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奇高尔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人。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华尔街日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综合报纸。他扩大了报纸发行的覆盖面,并促进了公司分发报纸业务的发展,使得位于美国每个角落的读者都能及时阅读到新闻的内容。他使得道·琼斯公司的收入由1945年的21万美元增长到1966年的130万美元。对于奇高尔而言,《华尔街日报》最重要的是一份报纸,而不是一张交易记录书,所以它应包括许多不同领域和类型,服务的区域也不应局限于地理。他认为对于一名高级管理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使那些与新闻无关的人也对这些新闻满意。奇高尔创造出崭新的现代商业报纸模式,以及美国第一份全国性的报纸。

1970年,道·琼斯公司进入新的领域,开始了电子出版,并收购了奥特马新闻通讯集团,以此扩张它在美国的出版业。道·琼斯还向美国以外的地区扩展业务,首先投资《远东经济评论》,尔后在1976年创建了《亚洲华尔街日报》,这是第一家为亚洲地区的读者提供覆盖商业和经济新闻综合性报道的报纸。到了 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日报》的发行额超过了200亿美元。通过购买泰利瑞特公司,它积极投入到资料库出版、电视和实时市场信息数据传送等业务。

1983年,道·琼斯在布鲁塞尔开始出版《华尔街日报》,从而进军欧洲,迈开了全球出版业的步伐。

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拓展和很多优秀人才的努力,现在道·琼斯公司已是一个集商业新闻和金融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际集团,而《华尔街日报》则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拥有170多万的读者。它与一些世界著名报纸合办的专版,在这些报纸所覆盖的地区拥有700万读者。目前30个国家的34种报纸均附有《华尔街日报》财经专版。(编辑/若邻)

链接

道琼斯指数跌宕史

对于金融世界、特别是投资股票的人们而言,道·琼斯指数和《华尔街日报》就是他们的圣经。

1917年,美国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对道·琼斯指数的第一次考验。它能经受得起外来事件的巨大压力吗?忧心忡忡的美国政府于1914年7月30日关闭了纽约股票交易所,但是无法自控的贸易商们转移到户外,在被称做“马路交易”的地方当街交易。股票交易所很快重新营业,并且创造了一个特例,即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交易所永远开放。

整个20世纪20年代是道·琼斯指数的辉煌时期。到1928年,它已增加到30种股票。那些有钱的富人们一直把股票市场看做是他们的私人领域,但这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对于股市的狂热使人们想尽办法投身股市,于是他们得到一个新的极其危险的金融玩具,即定金交易。这种玩法十分刺激,人们花1美元便能买到价值10美元的股票,这使那些没有多少钱的人也参与了进来,电梯工、接线员、报童等所有人都跟金融巨头一样玩起了股票。他们为有这么多挣钱的机会而疯狂,却没有意识到市场涨得越高下跌的危险就越大。

1929年的经济大崩盘开始于10月24日的抛售狂潮,结束于10月29日的彻底崩溃。10年的发展在几天之内毁于一旦,道·琼斯指数下跌了24%,几十亿美元一下子全消失了。道·琼斯的股票在3年里从381美元跌到41美元,而那些定金交易的人们则倾家荡产。人们不需要知道许多枝节,只要听到那一组数字,对经济就有一个大致的判断。道·琼斯指数就像天气预报报告着股市的阴晴。

在被萧条严重破坏的20世纪30年代里,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认识到必须实施一些必要的控制,以避免市场再次遭到类似的毁灭性破坏。

残酷且耗资巨大的二战造成了庞大的财政赤字,另一方面也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通过战争积聚起来的资金为商品的需求创造了条件。当战争结束时,道 —琼斯指数又恢复了元气,于是股票市场的交易又开始活跃了。1954年,道·琼斯指数反弹到了381点,甚至达到1929年以前的最高点。房子、汽车、宇宙飞船以及娱乐,这些消费使企业赚取利润。数以百万计的工人飞快地加入到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行列,产生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以及对道 —琼斯指数的需求。正像查尔斯·道预言的那样,涌现出了一个被金融市场和生产同时驾驭的国家。

1972年,道·琼斯指数达到了1000点,几乎每个上市公司都举行了庆祝会。然而好景不长,在1973年到1974年之间,世界石油出口组织把他们控制下的石油价格提高了4倍。这使完全依赖有限廉价原油的某些美国工厂、汽车产业以及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道·琼斯指数就像温度计一样,第一个预测到了这场经济风暴。经济持续衰退,道·琼斯和美国劳工大军经受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痛苦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纳德·里根执政期间,利率的不断降低使投资增加,市场逐渐恢复了生机,道·琼斯指数也呈现上升趋势。

·琼斯指数用了76年才达到1000点,又用14年达到2000点,后来只用了8年就达到了4000点,5000点和6000点来得就更快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近一个多世纪前查尔斯·道的一个念头,竟然成为今天生活的重要因素。

·琼斯指数这天才的发明,尽管人人都在费尽心机翘首以待,遗憾的是永远没有人知道明天的股市。在这场变幻莫测而又引人入胜的游戏当中,赢家和输家都不是永恒的。看起来,只有道·琼斯指数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