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美

从汉字"美"的来源考察,按照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大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在这里,"美"本义为"甘",转义同"善"。肥大强壮的羊,在古代人类生活中,带来多种愉快的感受,给人以美的体验。在古代人类生活中,"花"的色、味、香也带来多种愉快的感受,"美"字内涵日益扩大,由羊大到花艳到音乐到一切能给人类带来多种愉快感受的事物。再进一步,"美"字内涵还从愉快扩大到有益(即"善" )的方面来,并且,自然现象、艺术作品和人类行为都有"美"与"丑"之分。人类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美",表现为"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等等。

二. 语文美的体现

语文是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简称。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一个由工具性、审美性、思想性构成的多层次的结构。翻开语文课本,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才智的科学美,匠心独运的艺术美,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语文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的音乐美

由于双声、叠韵、叠音、声调等声音因素,再辅以音乐、停顿、骈散交错、长短相间等手段,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美。汉语对声音的摹拟能力很强,几乎任何特殊的或复杂的声音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字音来表现。再如成语大都由四字构成,平仄相对,错落有致,平声舒缓上扬,如击钟鼓;仄声曲折下抑,如击木石,读起来既富于变化又有强烈的节奏感。汉语这种富有音乐美的特点,是西方语言所不及的。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写成的文章,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

2. 汉字的象意美

与纯粹的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象形"性。从这一视角来看,汉字是审美型文字,审美性是汉字独具的魅力。首先,汉字起源于对自然物象的摹写。在汉字的原则中,充分摄取了自然美的精英。我们的先人在造字时,或"因物构思",或"博采众美",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优美的形象。汉字的形象中,凝结着大自然的万象纷呈,积淀着造化神秀,吞吐着自然伟力。而且,在世界上,恐怕没有哪种文字的创造者会像中国人那样执着,醉心于字体的书写形式美之中,也恐怕没有哪种文字能像汉字一样高度自由酣畅地抒发情感,进而达到了不朽的审美境界。

3. 汉语的人文美

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心理的烙印,是一种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语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在辽阔肥沃的华夏大地上,在封闭、自足的自然环境中孕育了整体、统一的民族意识。汉语重整体、重和谐、重意合的特点,正是中华民族的意识、性格和思维模式的积淀和投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汉语词汇的发展。上古神话、寓言故事、名人轶事、诗文名句、佛教教义等融汇、渗透到了数以万计的词语、俗语和成语典故之中,更为华夏语言平添了无尽的美感。

汉语的某些审美因素也同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中国人以"双数"为美,认为双数具有成双成对、对称和谐之义,它象征着喜庆和吉祥。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诗词多为偶句,讲究对仗,喜用骈句,为什么成语以四字结构为多,喜庆佳节何以爱挂对联,文章章法何以追求前后照应、首尾圆合了。

4. 作品的情感美

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作、情文并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其中既有人类的本能情感:喜、怒、哀、乐、爱、惧、恶、欲;又有基础情感:骨肉情、师生情、朋友情、爱美情;还有情感范畴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理性情感:爱国情、阶级情、事业情等等。篇篇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情感美。

以上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学科的内在美质,在教学中,它们作为一种综合的审美媒介,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传导的桥梁。

三.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活动规定、制约、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审美的角度看,水涨船高,水落船低,教师的审美能力也必然制约着学生的审美质量。如果教师尚未识透教学内容的美,并产生较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又怎能激起学生对美的欣赏、领悟乃至热爱呢?如:《鸬鹚》一课,写动静变化之美,作为教师,不能只看到动静间的转换,却认识不到这种转换的必然性。其实,课文的特色正在于此。比如第一自然段写静美:"......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尾,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里,渔人"悠然地吸着烟"是静,但他在悠然之中观察着水面下鱼群的活动,则蕴含着动态因素;而"列队的" 鸬鹚正在"待""命",更似"弓在弦上"。抓住这些,对动静变化美的体会就会比较深刻了。

除了教师自身应具备的审美能力以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其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因素,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内容,都不可能起到全面的作用,激起学生对所有美的热爱。在教学中不能贪多求快,想要一蹴而就地达到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语文美,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美,挖掘各种美的因素,帮助学生鉴赏美,激起学生对美的热爱,逐步形成对"美"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把自己塑造成"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

在教学中,我将分阶段从不同角度研究针对不同的语文美,采取何种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并分系列进行总结。

系列之一.在文字教学中,挖掘汉字的象意美,使学生从"方块汉字"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汉字之美。

汉语方块字是人类文字史上历史最长、始终生机勃勃的、既形象又蕴含智慧的文字。汉语方块字从图画表意到符号表意,再到"形、意、音三元有序统一的表意文字"的历史发展过程,完全符合认识论的客观规律性。象形文字具有绘画美的因素,古代中西各民族似乎都有过一段使用象形文字的历史,也可以说"书画同?quot;。汉语方块字的"象形"独具特色,演化至今的"形声字"历史最长,字数最多。学生认识汉语方块字,同时也是欣赏它的优美造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 描述演变史

在文字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掘其中的"绘画美"的因素,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找一批比较典型的方块字,描述它们字形

的演变史。告诉学生:现行汉字是从古代汉字演变来的。汉

字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

如"采"字的演变过程就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采":甲骨文写成:  上面是手,下面是果实,表示用手摘果实,所?quot;采"的本意就是摘取。"采"的写法就是由这些写法慢慢发展而来。了解了这些,学生就很容易地记住了"采"字,并且领悟到:如果把上面的手和下面的木连起来,写成"番"的上部就错了,因为那可就采不走果子了。

2. 剖析"造字法"

在文字教学中,剖析日常用字的"造字法",全面介绍与点滴渗透相结合,使学生领略字形结构之美和蕴含的意义。汉字有四种最基本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如:祭字头的字和登字头的字,学生常会写错,单纯的纠正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但向学生介绍其造字法,却受到了很好的效果。"祭"字由三部分组成:" "、" "、" "。这三部分我们今天看不出它们代表什么了,但在构字之初,它在古文字中是这样写的:" "," "代表一块肉," "代表手," "代表祖先的牌位,"祭"字就是用手拿着肉去供奉祖先或鬼神。因此,"祭"的的造字法是会意,其基本意义就是:祭祀。祭字头上有块"肉",如果写成登字头就把肉变没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把祭字头和登字头区分开。学生了解了这一知识后,觉得很有意思,很快就能触类旁通,提出脍炙人口的"炙"上面也有块肉,那"炙"不就是用火烤肉吗?这也是用会意的方法造的字。而和它形近的"灸"字,上面是个"?quot;字,是形声字。学生在运用造字法学习汉字时,不仅记住了字的本身,而且了解了造字缘由及字的本意,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领略汉字之美,感叹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

3. 形近字对比法

"即"与"既"在使用中常常被混淆,我们把它们进行

一下对比,这两个字在古文字中是这样写的:    

(即)   (既)

这两个字在古文字里,都和吃饭有关,"即"的左边是一个装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跪着的人,面向食物,正准备进餐。"既"与"即"相反,跪坐在食器旁边的人已经把头转了过去,一副吃饱了的模样,像要马上起身走了。所以,"即"与"既"给我们展示了两幅不同的画面:"即"是就食,是接近食物,准备吃还没有吃时的情景。"既"是吃完了,表示了一个完成的状态。后来,这两个字的意义分别在各自本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凡是接近、靠近的意思,体现一种将要发生或尚未完成的状态,就用"即",如:不即不离、立即、一拍即合、一触即发、即景生情、即位、即刻。凡是完、尽、已经的意思,就用"既",如:既往不咎、一如既往、既得利益、既然、既来之则安之等。

4. "书法美"的陶冶

书法中的基本功--运笔训练,犹如弹琴的指法训练。书写时要掌握笔锋的运转,在纸上表现粗细、连断等技巧。"运笔"如"拉弓"如"舞剑",有它独到的韵律与情趣,只有勤学苦练的人,才能"心领神会"。至于书法结构原理的规律,更显示了汉字独特的间架结构之美,给人以匀称、和谐、庄重、整齐之感。

在教学中,我经常在指导学生观察、辨析字形,在书写中进行汉字美的教育。要求学生在正确书写的基础上,还要把字写得好看些。并结合实例告诉学生怎样的字是美的,怎样的字不美。书写汉字时,不仅笔画要美,结构也要美。此外,采用多种的评价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自评、互评、教师评、集体评、家长评等。

通过学习汉字,学生不仅爱上了汉字,体味到了汉字之美,更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人类的文字有两大类:一类是拼音文字;另一类就是象形文字。而人类最古老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它一共有三种:一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一是古埃及的圣书字;再一个就是中国的汉字了。可是前两种文字,今天已没有什么人懂得,更没有人使用了,它们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唯有中国的方块汉字,历经了各种外来文化的挑战,发生了种种变化,但是它的生命力却亘古不绝,至今依旧独步世界,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主要文字之一。我们每一个以汉字为母文的中国人,难道不为此而感到骄傲吗??quot;

"我不禁感慨:都说中华民族具有历久不衰的凝聚力,那么,能不能说:这从古至今从没有断裂过的汉字就是这凝聚力的源泉之一呢?"

"汉字书写,形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它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朵艺术奇葩,为世界的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珍品。"

"当今,科学家们意外的发现:形、音、意结合的方块汉字特别适用于计算机,是最理想的电脑语言,二十一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巨大威力的时代。"

"我不禁为自己是以汉字为母文的中国人感到幸运,也为自己能从天天书写的小小方块字中,感受到祖国五千年文化的灿烂和悠久而自豪?quot;

"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母亲,若你爱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那你也要爱恋祖国悠久和灿烂的文化,而汉字正是这一文化的体现。"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汉字的象意美,培养学生对汉字之美所做的一点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尝试培养学生对各种语文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