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但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一直是我们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1 、要选择适当的内容 科学探究需要经历'提问--假设--实验--解释--反思--表达'这一过程,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除了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等因素制约外,还与所学的科学知识内容有关,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不易设计成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因此,在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学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内容。一般来说,实验过程不是很复杂、时间不需要太长、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实验条件不是很苛刻等,尤其是课堂实验的内容,比较适合设计成探究式学习教学。

2、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是'问题' 。'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是由学生探究出来。当然,要是问题完全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那当然很好,而且在教学中也必须有意识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好的探究问题后才能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相反,在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使在问题由教师、学习材料或其它途径完全给出的情况下,只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科学性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学生的学习仍然可以组织成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

3 、在组织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要允许多种假设,肯定所有的探究活动,尤其是对失败的探究也应给予探索价值的肯定。正如英国化学家戴维说:'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做出来的。'因为就科学而言,几乎可以说'成功的'和'失败的'探究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