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肯定很不希望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闹脾气。比如鞋子穿不好就哭、玩具找不到就生气……

我们大人也很困惑,这点小事值得吗?为啥孩子就这么爱闹脾气呢?其实,孩子情绪不好的原因,时常来自于生活中面临的“挫折”,而“挫折容忍度”好不好,其实跟孩子的“气质”也有关系。

什么是“气质”呢?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接近世界的方式,被称为“气质”。平时生活中,我们说到“气质”,很容易和“性格”混淆,但其实,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比如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气质是天生的,形成早,不易改变,也没有好坏之分。比如我们常说有的宝宝好动、性子急、外向,有的宝宝安静,慢性子,内向,这其实讲的就是气质特点;

而当我们说某人“勇敢”、“友善”时,这些特质和后天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可塑性强,是性格特征。而“挫折忍耐度”,正是主要气质特征中的一种。有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某些事情不顺利而感到沮丧,于是迅速放弃;而有些孩子却有着良好的耐心和持久性,愿意坚持想办法解决问题。

肯定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后者。确实,对父母来说,有些气质类型的孩子,确实比另一种气质类型的孩子“更好带”。比如,安抚一个安静、慢性子的的孩子,很可能比安抚一个反应激烈的“急脾气”孩子容易一些。

但既然气质是天生的,并不是孩子或父母可以选择或改变,那么,我们的目标一定不是“改变孩子”,而是通过了解孩子的气质、培养孩子的优势、并在孩子需要时提供支持,帮助每个孩子适应,并对这个世界更有信心。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属于“低挫折耐受性”,可以试试下面这些引导方式:

1、帮助孩子学会等待

脾气急的孩子,通常一大特点就是“等不得”,想要什么一定“现在就要”。如何能让孩子学会等待呢?可以在需要孩子等待的时候,先用语言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比如:“哦,妈妈知道了,宝宝要喝奶了”。让孩子明白,妈妈已经接收到了自己发出信号,让孩子比较安心。

然后在孩子等待的时候,和他们谈谈“妈妈正在做什么”。例如:

“妈妈现在正在给你烫奶瓶呢”;

“爸爸一分钟之内就来帮你”;

“爸爸看完这一页书就来和你玩积木”。

2、帮助孩子应对挫折感。

当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理解,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个拼图真的是太难了!宝宝你是不是拼了好久都拼不好,才这样生气的”?

承认孩子心里的难过和沮丧,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这是最好的安慰。接下来,我们再和孩子一起想想解决方案,给孩子一些建议或者示范,孩子更容易心平气和地接受。

值得分享的一点是:爸爸妈妈不妨帮助孩子把困难的大目标,分解成容易达成的小步骤,然后引导孩子一步一步接近目标。这样,每完成一个小步骤,都有了阶段性的小成果,孩子也会更有成就感,更容易坚持下去。

3、幽默

幽默可以有效的减轻紧张感。是烦恼最好的升华。比如,孩子用积木搭的“一颗树”倒了,正要伤心呢,爸爸大喊一声:“啊!爸爸从树上摔下来啦,好痛呀”!孩子肯定很快就破涕为笑了。

接下来,爸爸不妨装装腿疼的样子,心安理得地请宝贝帮你“揉腿”:“快给爸爸揉一揉,揉好了我们再种一颗树,我们一定不会放弃的”!

可是,如果你的孩子是“高挫折耐受性”的,在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通常会坚持不懈地继续尝试,是不是就不需要操心了呢?即便是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的关注也是很重要的。

爸爸妈妈可以加入他们的游戏,有耐心又有持久力的孩子,让他们长时间、独自玩耍确实很容易。但千万别因此,就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爸爸妈妈陪孩子一起玩、让孩子觉得你好玩,更容易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需要帮助。有时,孩子因为独立,于是得到了很多来自爸爸妈妈、老师的表扬,以至于他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反而不知道是否应该寻求帮助了。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需要帮助,而且爸爸妈妈很愿意帮助你。

用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孩子建立和扩展技能。由于孩子的挫折耐受力高,就可以尝试一些“艰难”但可实现的“扩展”活动,这样更有利于丰富和扩展孩子的学习领域。所以,在孩子已经可以很娴熟地操作某种玩具时,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给孩子示范更高难度的玩法,让孩子尝试更有挑战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