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陶艺活动设计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

陶艺的制作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体能、思维、认知情感和个性差异,制定相适宜的要求,活动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参与,让幼儿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创作体验及成果评价的全过程中充当活动的主人。

2、生活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环境作为陶艺学习的最初起点,而适时让幼儿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陶艺作品,则使他们站在人类陶艺审美情趣的基点上更好地创造美,把陶艺教学与情操的陶冶、文化的修养、科学技术的探究结合在一起,使陶艺活动有思想、有情感、有文化、有科学。

3、操作性原则

陶艺是人们用眼、脑、手等各种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让幼儿抱一抱陶土有多重,打一拳陶土有多柔,使之形成对陶土的量感和质感的基本认识;再让幼儿闻一闻陶土有什么气息,感受泥土的味道、大自然的亲切;然后让幼儿把陶土打平或垒高,滚圆或拉长,体验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臆造的快感;当作品烧成后,让幼儿用手、小铁器轻轻敲一下陶器,聆听陶土发出的各种悦耳的响声,摸一摸陶器表面,接触烧制后的各种质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独创之美。

4、创新型原则

幼儿陶艺教学应着重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如“手的联想“、“侏罗纪公园”、“汽车总动员”等活动。要适时与幼儿交流,了解、理解幼儿的思想,用积极的方式进行鼓励、启发或完善幼儿的创意。

二、幼儿陶艺活动的实施

(一)实施的主要途径

1、专门的陶艺教学活动

教师专门组织的、集中的全班或小组陶艺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实施陶艺教学的基本途径。陶艺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室内实施,天气暖和时也可以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进行,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开辟陶艺专用的活动室。

2、幼儿园的陶艺区域活动

各个班级设置陶艺区角,在区角中放人陶土及制作1_具,让幼儿随时随地进入其中开展陶艺制作活动。另外可以在陶艺区角中展示幼儿陶艺作品或名家的陶艺作品照片,引发幼儿自主、自由地进行陶艺创作或欣赏活动。

3、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幼儿园可以专门设置陶艺展示区及陶艺走廊,处处体现艺术氛围,幼儿身处其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艺术的熏陶。

4、家园合作的亲子陶艺活动

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陶艺活动也应该得到家庭的配合。幼儿园可利用节假日邀请家长来园,让爸爸妈妈和孩子共同制作。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又能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感情。

5、渗透其他领域内容的陶艺活动

在陶艺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嗣;文学的渗入放大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一个故事、一首儿歌,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对文字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幼儿的后期创作;把表演融进陶艺教学,不仅使课堂活跃,而且能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形体动作,为陶艺创作积累素材。

(二)实施要点

1、创设环境 ,激发创作兴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陶艺教室除了应具备制陶的工具(如转盘、刀具等)外,还可以摆放一坚瓷器、陶罐、幼儿的优秀作品等,使幼儿一走进陶艺教室就被浓厚的艺术氛匍所感染,时时处处激起他们学陶、制陶的兴趣。

2、欣赏加创作,让幼儿自由发挥

创作前的欣赏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提供平面的或立体的艺术作品,如名家、民间艺人的作品等,也可以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欣赏,还可以将图片、音乐、文学转化为视觉意向等。这些欣赏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陶艺创作的素材来源,引导他们把眼前看到的进行主观改造,一切为己所用,按自己的想法和审美观去创造新形象。

3、淡化技法,表现深层积淀

在指导陶艺制作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如“手捏成型”、 “泥条成型”、 “泥板成型”等。在泥巴成型后,可用大小不同的泥球、泥条、泥板来装饰,也可用刻刀刻出一些肌理,或在制作过程中用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压制出一些有特点的肌理,使做出来的物品更有魅力,更有韵味,当然,教师也不要过分去强调这些制作技法,而应该让幼儿感到是在玩泥巴,是在和泥巴交朋友、做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

4、灵活运用,巧用辅助材料

教师可以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材料与方法进行创作,这会给幼儿增加新的艺术体验与发现的机会。

首先教师可以用废1日材料(如废1日报纸、废1日瓶盖、罐子、树叶、毛巾、皮革、碎布、钥匙等)装饰幼儿的陶艺作品。其次尝试将一些有颜色的、可以粉碎的、可以随意拼合的、耐高温的、具有不同质感和表现力的物品(如马赛克、蛋壳等)加入陶艺作品中,增强作品的立体感。第三,让幼儿尝试在陶艺作品上添画漂亮的颜色,让作品具有色彩和生命力。

5、展评作品,永葆创作热情

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烧制出来布置区角或环境,也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图片装裱成一大幅画,展示在橱窗里、走廊或过道里等。当幼儿看到自己或同伴的优秀作品时,会给他们的再创作给予极大的鼓舞,既激励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又美化了校园环境。

三、幼儿陶艺活动的评价

评价是幼儿陶艺教育T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指按照幼儿陶艺教育的目标、要求、原则和价值标准。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相关的信息,对陶艺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多种因素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以调整和改进陶艺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1、多层性

一方面,应关注评价标准的全而性,克服过于重视知识技能而轻视情感态度的倾向,树立全面、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诸多要素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应关注评价标准的层次性,同一评价要素应有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避免使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和教师,使评价能符合不同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实际。

2、发展性

在实施幼儿陶艺教育评价时,我们应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制定多元、开放和具有差异性的评价标准,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与收获,设法让幼儿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并预测性地揭示幼儿未来发展的目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实现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真实地展现教师、幼儿、课程的成长轨迹、发展历程和特点。

3、现场性

现场性是幼儿陶艺教育评价最根本、最典型的特点。即景、即时是幼儿陶艺教育评价现场性原则的具体表现。所谓“即景”,是指要结合真切、丰富、自然的民间艺术活动现场而进行,关注教师和幼儿在活动现场的有意义的真实表现,重视教师和幼儿真实经验的获得。所渭“即时”,是指要重视评价与活动现场的同步性,强调被评价者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对话或互动时的感受与体验,以及认识的及时表达和交流,强调评价者的即时判断、思考、感悟与反馈。

4.多元性

多元性原则强调评价与课程的结合、教育过程与评价的整合,使评价结果更具教育性、激励性和导向型。就评价方法而言,幼儿陶艺教育评价可以实行以教师白评、家长参评和幼儿间互评的制度。幼儿陶艺教育评价要伴随着整个陶艺教育过程进行,变单一为多元,倡导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评价方法。我们不仅要重视活动后的教育成效评价,更要注重发挥评价在陶艺教育活动之前、之中、之后的导向功能,促使教育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达成,教育活动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获得发展。

(二)评价的形式

1、诊断性评价

一般在陶艺教育活动实施之前或进行之中需要的时候采用;教师通过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明确幼儿发展的起点水平,发现幼儿的发展差异,了解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否存在等,进而判断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潜在价值和挑战程度,判断自身该如何“对症下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育设计或调整。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实施陶艺教育的过程中,为及时获取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了解个人的进步情况,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以不断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修正发展目标和发展进程,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开展,进而对幼儿学习结果所采取的评价。在幼儿陶艺教育中,形成性评价更多地采用日常观察、情景化测试、作品分析和个别交谈等方式进行。

3、终结性评价

幼儿陶艺教育强调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但不排斥在某一阶段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陶艺教育的阶段结束后,为了解活动的整体效果,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评价。它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陶艺教育目标的达到程度进行判断,从中获取教育日标适宜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