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观念,只要求表面的学习,而没有内在的强调,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能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园勇敢地发现问题,并能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之后,还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能鼓励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只是需要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去引导,最后达到教学原有的味道。倒如;“排列有规律事物”问题,首先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说出事物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这样,在通过幼儿自己动手的摆放,发现规律,不但培养幼儿的兴趣,而且还让幼儿觉得有成就感。

三、正确把握数学活动目标

数学教学,可以说在设计过程中,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如何制定目标,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我们习惯于提笔就了了的制定了目标,根本不会仔细考虑到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不是符合幼儿的兴趣,本次目标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呢?做为我们是青年教师,一拿到数学的课题,想都没有想,先是参考教科书的目标,因为在我们的概念里面,他们所制定的目标一定是正确,一定是够全面的,而并非没有根没有据的,所以,在此时此刻,却放弃了自己理解内容,放弃了一次让自己制定目标的权力,放弃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但是其实说难吧,不难,说简单吧,也不能说,最主要的是你,有没有在研讨教学内容,有没有分析过教学内容,他与哪些知识相联系,有没有查阅各类有关的资料,或者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其次,制定的目标必须要符合自己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数学的经验,而不是盲目的制定。由于每个班的孩子年龄都不是一样的,都有差异,而导致接受数学能力有误差,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判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这样一来,让孩子更全面的接受数学教学。

四、投放数学材料

正所谓,孩子接受数学是从认知过程开始,而幼儿园发展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而具体则表现在形象性,强调对数学的认知和数学思想的建构,而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而操作过程就是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则运用到数学投放材料,而往往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往往会忽略了操作过程,只是简简单单地一走而过,却忘记了操作过程是增长幼儿大脑的最好时候,是学习、理解数学的最主要一个环节,是开拓幼儿,发展幼儿,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可是,往往在设计材料过程中,我们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样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是否对于幼儿来讲太简单?是否又过于难?这样的想法一来一去,导致最终无法定夺。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平时,就可以让自己班的孩子多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如数与量的问题,在平时,就可以让孩子在散步过程中,了解有几棵树呀,哪边的树多,哪边的树少,然后在,数学区域投放相类似的图片,让幼儿巩固。我们可以从幼儿的口中了解比较对什么感兴趣,从而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更好的材料,把生活中的东西投放到数学当中,相信幼儿会更加感兴趣,因为生动了,而不是死板的事物,而不是没有情趣的,幼儿的灵活的,他会区分动与静的差别,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符合“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五、数学教学也需伴有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情趣。以至于 “游戏”是孩子从小所向往,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想想,那么小的孩子,就要接受学习的压力,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所以,从游戏中学习数学,这想必是是好的办法让幼儿不觉得枯燥的。数学教学,原本就是没有律动的,如果再是死死的,孩子根本不会静下心来听我们讲解这些陌生的知识,没有灵性的数字。但是,你要是以一种游戏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学习数学,因为孩子的好奇心会激发他们的动力,形象的游戏会听引幼儿的视线,从而触发了他们的动力,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何乐而不为呢?正不是这是达到数学教学中所要的效果么,消除了孩子们的枯燥,增加了教学质量。如:今天我们要去小鸡家做客哦,小朋友带上鸡宝宝的头饰,老师咱带上鸡妈妈的头饰,在途中会遇到一些困难,看到1、3、5、 7……这样的数字我们需要蹲着跳;看到2、4、6、8……这样的数字我们需要单脚跳,从这个游戏中,让幼儿学习区别偶数和奇数。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不要轻看数学教学的内容,其实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探索的地方的。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