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证书?

“小升初”择校没有统考,孩子想进入好的学校必须用各种证书来做“敲门砖”。

考证故事——获59个证书还觉分量轻

小芸(化名)是武昌区昙华林小学六年级学生。她报名择校的简历中,绝大部分是各类获奖证书的复印件,从学校的“星级学生”、“三好学生”、“守纪小模范”、“爱心大使”、“科技小博士”、“文艺小明星”等荣誉称号,到校外的“区级优秀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绘画比赛一等奖”等奖项,到目前为止,她共获得了59个证书。

“女儿正在培优呢,我们还觉得证书不够。”24日晚8时,记者联系上小芸的妈妈刘女士时,她无奈地告诉记者,自己咨询后得知,初中学校嫌女儿的证书分量轻,“虽然孩子是全面发展,招生人员却觉得她学科特长不明显,比如奥数证书太少了。孩子现在周末就在培训奥数。”

光明日报:小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

原以为只有大学为增加就业筹码,提高综合素质,才挤入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行列。殊不知,小学生也逐渐加入这一“行业”。近揣”舞蹈比赛、古筝考级、才艺大赛等各式证书44份。

自人们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后,以分数为评判导向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日益受到现代教育意识的挑战。学校、家长和学生为应对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已开始重视除学业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近些年,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考证热”持续升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偏向于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社会成员也意识到这种要求并为此作出积极的回应。从这个角度讲,让小学生从小参加各种能力培训,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社会竞争力都是大有裨益的。遗憾的是,现今的“考证热”存在太多“虚火”。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专业资格考证并不能给自己带来长久的知识积累。相反,过多、过频的考试往往占用了课内学业时间,偏重偏窄的专业考试,忽视基础的文化课,势必影响学生知识底蕴的提高。况且,部分考证已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牺牲正常的学习和玩耍时间,盲目追求考证,最终必然导致孩子心理的不健康发展,养成过度的虚荣心和功利意识。毫无疑问,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