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要忌口。否则,吃了某些含有过敏原的食物后,会诱发哮喘、咳嗽(过敏性气管炎)等疾病。 

过敏,是指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过敏,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愈高,愈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荤腥类食物比蔬菜容易诱发该病。同样是肉类,鸡比鸭容易引起过敏(鸡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鸭肉中高),在水产品中,有壳的食物(如虾)比无壳的食物(如鱼)容易引起过敏。食物的种子(如西瓜子、南瓜子)比该食物(西瓜、南瓜)容易引起过敏,因为,植物生命的延续靠种子,它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 

食物过敏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固定型,另一类是非固定型,固定型指每次吃某些食物后就易发病,或使原有的症状加重,如有的孩子吃虾、蟹后易发病。非固定型比较复杂,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过敏性食物和过敏性食物相加,假如对鸡蛋、蕃茄、牛肉、马铃薯都有轻、中度过敏,单独吃其中的一种食物,并不发病,如果两种和两种以上食物一起吃,就会发病(如蕃茄炒鸡蛋、马铃薯烧牛肉)。(二)过敏性食物和过敏性吸入物相加:如扁豆、茄子,民间有立秋后吃这类食物容易发病之说。立秋季节前后至寒流来临前,是某些秋季植物(如秋蒿、豚草)大量开花、授粉时间,如果对上述两种食物和这些花粉都呈轻、中度过敏,秋后吃扁豆、茄子就易诱发过敏性疾病。 

在上述两种类型中,固定型约占5%,非固定型约占95%,由于后者多变化,常使家长(甚至专科专师)感到困惑,到底哪些食物要忌口?一般可采用以下二种方法: 

1.做食物过敏原测试,可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做食物日记,将每日三餐所吃的各种食物(包括点心、零食)、饮料等按顺序记录,进食的时间、烧菜时所加的调味品(如味精、糖等)都要记下来。如果某日突然发病或症状加重,排队感冒,吸入较多量粉尘等因素外,应考虑和发病前12小时内所吃的某种食物有关。经过几次发病后,可以从食物日记中推算出可能和孩子的有关发病食物,今后,这类食物就应少吃或不吃。 

家长要观察该食物在孩子食后12小时内有无症状,如果连续次均未发生原有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喷嚏、咳嗽、荨麻疹等),就不必忌口了。 

食物过敏主要发生在4岁以前。随孩子年龄增大,肠道通透性逐渐降低,食物过敏原不易透过肠壁主血液循环,对原来过敏的食物可能不会再过敏。 

引起孩子过敏的食物,往往是孩子喜欢吃、经常吃的食物,孩子不喜欢吃、很少吃的食物,一般很少引起过敏,因此,生活中应重视饮食均衡,不偏食,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