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早期工业化?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早期工业化”指的是近代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约等于西方新近提出的“原始工业化”概念;但也有学者直接将早期工业化视为近代工业化,即以“工业革命”为其开端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笔者认为,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全过程来把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

(1)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860年代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但往前可追溯到明清时期。

(2)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主要指 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在持续,但已开始步入“新型工业化”阶段。当然,这两个大的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的阶段,作具体研究时宜分别把握其阶段性特征。如此划分工业化阶段的好处,一是更符合中国自身历史实际,可将明清时期至今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避免因考虑“西方冲击”而割断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二是可分别探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工业化之间究竟有何本质区别与联系,以明确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自身特点。同时,也有助于运用现代化理论,将中国早期工业化纳入早期现代化整体框架中进行研究。

由此,对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研究,实际上应包括对两个相互衔接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即中国的原始工业化和近代工业化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工业化本身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以采用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工业革命之前,还存在一个以乡村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主要特点的原始工业化(Proto- industrialization)过程,这个过程可称之为“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before Industrialization),正是原始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是否存在一个类似于西方的原始工业化阶段?过去对此甚少研究,基本上是将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纳入“资本主义萌芽”的框架中来研究的。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开始引入原始工业化理论来研究中国经济史,倾向于认为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类似于西方的原始工业化过程。原始工业化概念的引入,使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西方中心”论的干扰,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全过程,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乃至全部现代化历程做出新的思考,得出一些新结论。综合诸家论说,就原始工业化与近代工业化的相关性而言,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早期工业化呈现出若干不同于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首先,和西方近代工业化与原始工业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中国的原始工业化与近代工业化之间是非连续性的,后者不是前者的自然过渡。尽管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方已有由分工和专业化推动的原始工业化现象,但还仅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可能像欧洲那样自下而上的、自发地导向近代工业化。中国近代工业和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基本上是外来的、移植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结果,与过去手工业的发展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不存在一个明显的、源于内部因素的“工业革命”。其显著特征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地推动近代工业化进程。这在洋务运动时期和清末推行的“新政”中均有明显的体现。而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国家垄断资本在整体实力上远远大于民间资本,民间经济缺乏相应的实力与活力,社会中介组织发育程度甚低。

其次,由于原始工业化的区域有限,时间断裂,近代工业化以外发型的非自然模式为主导,这就造成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的口岸地区,地区分布很不合理。有限的工业与落后的农业长期并存,使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在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有绝对的优势,农村像汪洋大海般包围着城市,城市化程度极其有限。这就使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可界定为 “农业国的工业化”。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业化必须处理好传统农业经济与现代工业经济的关系,必须关注乡村社会经济的变动,走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其中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积极因素,使小农经济和大工业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小农经济自身的转型,走一条土洋结合、城乡互动、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中国式工业近代化”之路。

小农经济能与工业经济相互补充,主要在于中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石的农村经济中,实际包含着持续若干世纪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高度结合(尽管这种结合因地区差异而程度不一)。正是在这种高度结合中隐藏着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秘密及其特征,使之区别于西方国家的近代工业化。例如,西方的工业化通常是现代大机器工业排挤手工业的过程,但在中国由于农村手工业有着雄厚的基础,又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人力资源优势,因此近代机器工业与手工业往往可以并存、互补,在一定阶段,甚至可以出现近代机器工业激活、带动农村手工业蓬勃发展的“类原始工业化”现象。有的学者将此归结为“二元工业化道路”。又如,西方工业化通常是城市征服、吞并农村的过程,但在中国由于存在非常庞大的农村人口,因此,大中城市的发展不一定能带动农村的发展,而最有可能的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工业带动整个农村的发展,乡村工业化直接促进乡村城市化,小城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从中国历史实际出发,重新思考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独特性。尤其要处理好原始工业化与近代工业化、早期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一般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如何互为基础、合理衔接的问题,从而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