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习数量关系的基础。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学生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速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只知道我们常说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关键,就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听了王老师执教到了《路程、时间和速度》后,本人受益良多,下面就谈谈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王老师设计“让学生畅谈在什么地方听过快慢,怎样比快慢”的情境,让学生明白了:路程相同,直接比时间;时间相同,直接比路程,让学生来体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判断物体的快慢。经过实际情境感悟,加上生活经验积累,学生完全能认识到速度既跟路程有关,也跟时间有关。

2、分析探究,掌握新知。利用教材上的情境图,卡车2小时行了120千米、客车3小时行了210千米。比一比谁跑得快?引导学生分析:当时间与路程都不相同时,又该怎样比快慢?对于这个问题,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这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画线段图——为解答应用题更进一步地理清思路。在跟学生一起经历准确画线段图的过程中,王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王老师给每位学生准备了红、白两张纸条,分别代表大客车和大卡车行驶的路程,让学生动手折出客车和卡车的速度。)、积极思考,全程参与,这样就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计算和线段图的对比将数形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比较两辆车的快慢,实际就是比较两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而这1时行驶的路程,正是我们所说的速度。从而使学生明确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的时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

4、让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王老师出示了客车和卡车的两组线段图,让学生在观察线段图中的已知条件,根据已有的知识列出算式,然后对应地找出算式中的三个量,很自然地就得出了“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时间=路程÷速度”这些等量关系式。最后王老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解释了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个自然现象。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对速度的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最后,通过在练习中,出示一组线段图,让学生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畅谈线段图可能表示的意思。通过这一轻松的练习,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真正体会到了“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