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的孩子都在玩?这个问题,说明欧美孩子的生活,已经通过影视作品传递到了广大的中国孩子中间,而和中国文化更接近的日韩,孩子们也在起跑线上辛苦着呢。

高考分数下来,有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轻生了,媒体在报道这样的新闻时,往往加上一句:读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看一下李嘉诚,没怎么上过学呀。这样的劝解总觉得苍白,因为孩子一路成长所感受到的环境就是,考上大学就是好,而且最好还是考上那最好的大学。

内心深处,没有哪个家长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很多家长的逻辑都是,为了将来,没办法,必须委屈一下。也许,我们更需要注意一下当下,孩子们开心吗?可不可以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帮他(她)制定一个暑假计划,而不是直接给他指定一个暑期模式?

高考填报志愿,专家给出的第一原则当然是“看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少年哪里会有专属于自己的兴趣?即使是成年人,谈及兴趣,多半说的是业余爱好。一个趋同的社会,很少有特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如果有,则必定珍贵。

好好玩,还是上补习班?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角度:陪孩子好好玩一下,发现他真正喜欢的,然后报一个补习班,想必他不会拒绝。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家长希望他成为的样子,也许是挺不错的暑期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