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语文选文的几点看法

武汉市育才小学 屈小青

语文教育负载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传递着世界文化和时代精神。课文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主干部分,决定着课本的质量和面貌,应帮助学生建构一个丰富的多元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对选文有这样的描述: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短短的表述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也较全面地表达了选文的基本要求。但是仔细读来,感觉缺了点什么。是什么呢?是学生,是对学生的关照,虽然谈到“适合学生学习”但是还是从编者和教者的角度考虑比较多,对学习的主体学生考虑不够,可以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

我不由想起三件小事例。一是小时候要开学了,最渴望的是早点领到新的教科书,拿到书后最想看的是语文书,但是读过一遍以后多半就抛在一边了。孩子对语文课本的兴趣就那么一会儿。这是为什么?二是每年暑假我都要把以前买的<读者>翻出来,重新看过,好多文章看过几遍了,再读依然饶有兴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应?三是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有一学期,每天早上的语文早自习我都和同桌配合朗读《威尼斯商人》,每每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忘乎所以,陶醉其中,那段时间最快乐的事就是盼着早读快点到来,好读莎士比亚,真正的百读不厌。

由上面三件小事例我觉得小学语文选文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学生愿意读,是最关键的,再典范,再文质兼美,再有文化内涵,学生如果普遍不爱读,又有什么用呢?又怎能收到语文教育的效果呢?

叶老曾经说过:“我尝谓选文必不宜如我苏人所谓‘拾在篮里就是菜’,选文之际,眼光宜有异于随便浏览,必反复吟诵,潜心领会,文质兼顾,毫不含糊。其拟以入选者,应为心焉好之,确认堪的示学生之文篇。苟编者并不好之,其何能令教师好之而乐教之,学生好之而乐诵之?”

叶老在这里明确提出选取的课文要教师乐教,学生乐读。如果我们的课文学生都能读了一遍还想读第二遍,百读不厌,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这就是选文最大的成功。

基于以上的想法,我觉得选文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时代性原则。

新时代必然孕育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教材需要与之呼应,注入现代人的思想和理念,体现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鄂教课标版的《青蛙卖泥塘》《小草的生命》《自立歌》《我很快乐》,人教课标版的《掌声》《从现在开始》等反映了编者倡导现代意识的价值取向,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现代人应有的生命观,价值观,尊重民主,自主自立等意识。

时代性还体现在必须保持开放的姿态,要让教材多元化,要有国际视野,要“大气”,体现多样文化多种文明的和谐统一。让今天的孩子了解世界的真实,使学生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找到自己民族的坐标,从人类共有的文明中汲取营养。如人教课标版选的《给予树》《好汉查理》,鄂教课标版选的《爱问的霍金》《小贝当》《苏珊的帽子》等反映多元文化的文章,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从中他们了解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并且体会到人类追求真理、崇尚美好、真诚善良的心灵是相通的,是没有国界的。

值得注意的是时代性并非只是点缀几篇时文,哪怕选文很“古老”,只要对学生对教师而言有足够的空间,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显现现代精神,同样同样具有时代性,如《自立歌》是陶行知先生写的一首儿歌,却具有现实意义,让学生从小树立自主自立的思想,直接针对当前学生依赖思想严重的现状。而有些只能得出一种答案,一种理解,一种观念的文章,无论和时代多么接近,都不能说符合时代特征。

2、人文性原则。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熏陶的结合。语文教材应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包含传统的民族文化精华,当代民族文化的精粹。让浓浓的中华文化的气息充溢书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伟大。鄂教版的“古诗诵读”每册有八篇之多,把学生引进中华文化的古典精华中。《孔子拜师》《数星星的孩子》《徐悲鸿画马》等把中华民族长河中的仁人志士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为先哲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好学所折服;《瀑布》《游长城》〈水乡歌〉〈爬天都峰〉再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一批中国古代神话、童话故事、寓言成语故事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教材选取改编了《夸父追日》《神笔马良》《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从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改编了一些文章,这类作品不仅为学生喜闻乐见,而且能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底色”。

语文应促进学生的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语文教材应该是献给学生的精美的语文大餐。儿童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情感充沛的文章最易打动孩子们的心。鄂教版〈给奶奶送阳光〉一文,可爱的佳佳用裙子兜起一缕阳光送给腿不好的奶奶,读来温馨的亲情如同阳光一下涌入心怀;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水乡歌〉描绘的水乡的秀丽风光和美好生活把孩子们带进了诗情画意的水乡;〈长眼睛的小树〉中那头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活泼可爱又美丽善良的梅花鹿,哪个孩子会不爱上呢?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有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情感的熏陶不能靠那些直白的说教式的文章。而应该是这种文质兼美,视角新颖,清新活泼,情感真挚的文章伴随孩子成长,润物细无声中给学生打下精神和文化的底子。

3.趣味性原则。

语文课本应该是所有课本中最有魅力的课本。但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在选材上过去考虑思想教育的因素太多,用成人的眼光来选文,来解说课文,大大脱离了少年儿童的特点和实际。有些课文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更不要说幽默感了。教材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在板着面孔进行说教,而很少考虑学生是不是喜欢读、喜欢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儿童尤其如此。因此教材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具有趣味性的范文,让学生在愉悦的内容欣赏和学习中学到知识,并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驱力。鄂教版新课标教材选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以儿童的阳光看世界,充满童真童趣,让孩子对读起来爱不释手。有反映儿童生活世界的《好朋友》《我很快乐》《明天要秋游》;《美丽的愿望》《长眼睛的小树》《三个小伙伴》《花园里的凳子》则以学生喜爱的童话的形式展示了相互关爱、相互合作的美好境界;《刮脸》中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青蛙卖泥塘》中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无限乐趣。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视角》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叶圣陶教育文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第五卷

谈永康《传递幸福——我的语文教育手记》 文汇出版社 2003

顾之川《试论我国语文教材选文的优良传统》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