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实物演示情境。

3.以图画再现情境。

4.以音乐渲染情境。

5.以表演体会情境。

6.以语言描绘情境。

(二)如何设计情境

1.从教材出发;

2.运用直观的手段,情境的强度逐步加深;

3.教师的语言描绘加深儿童的情感体验,并且使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在情境中始终注意教材语言文字的落实,即对教材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三)情境教学在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于识字教学。

(1)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

(2)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象字的构字特点;

(3)凭借情境丰富语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

2.运用于阅读教学。

(1)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

(2)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

(3)精读课文──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

3.运用于作文教学。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5)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四、情境教学的效果

(一)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持续地激发,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自我发展的需要。 情境教学针对儿童既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心理特点,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二)优化情境: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了教材,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向的感受。 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从“美”入手,较从字词入手更整体;较从思想内容入手更形象;较从篇章入手更贴近儿童的生活。

(三)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变复式的记忆为灵活运用知识。 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

(四)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了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变封闭式的读书为开放式地广泛储存。 情境教学掌握了儿童认识世界、学习语言的规律,注重了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渐次地认识周围世界。实验班开设的观察说话、写话课及野外活动为儿童接触大自然,接触周围世界,保持两个信号系统的平衡得到保证。

五、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拓宽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1.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活动,渲染学校欢乐向上的氛围。

2.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强化教育的效果。

3.通过系列性野外活动,不断丰富课堂认知活动的源泉。

(二)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1.创设新、助、乐的人际情境,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及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2.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三)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1.担当向往的角色。

2.扮演童话角色。

3.扮演现实中的角色。

(四)注重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实体性现场操作。

2.模拟性相似操作。

3.符号性趣味操作。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