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的家庭变化特点及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策略和方法

青少年大都处于中学和大学教育阶段,这是一个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错综矛盾的时期。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各方面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独立的人格,也就是具备脱离家长独自生活的能力。孩子在成长到青少年阶段时,会自发的努力尝试尽快的向成年人模式靠拢,比如不再向从前那样的依赖家长,并且想快速的脱离与家长之间的关联。这种超过精神年龄的要求和想法,通常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叛逆、反抗、不满、焦虑、以及心神不定等情况,而且情绪起伏也会比较大。他们往往会挑战父母的权威。作为家长往往也经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挫折。青少年期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最后亲子之间的互动减少。

这些特点一方面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例如,当他们不愿意积极地面对学业时,将会因此而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当他们选择了较差的朋友时,将有可能受到影响而遇上一些麻烦。当他们不努力为某种比赛练习时,将会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竞争对手。针对以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家长对青少年实施教育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同时处理好成员之间关系,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给予家庭每个成员公平参与的机会并获得应有的尊重,鼓励子女思考,分析家庭内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心灵,容纳别人意见,协助家庭成员规划个人发展等。

2.树立正确的父母行为典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成为子女效仿的榜样。所以,在纠正青少年不良的行为之前,父母首先要纠正自己,或者制定出纠正自己问题的准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自我重塑,不断克服并修正自身之不足。

3.提高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人的一生不会事事如意,挫折和苦恼在所难,要使青少年将来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竞中能以强者的姿态去迎接生活、工作和习中各种挑战并能取胜,就得从小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磨练。父母对孩了的事不包办代替,要注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要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让子女经受一定的生活上的饥饿、辛勤的劳动等方面的锻炼和磨练,指导孩子直面挫折.克服挫折的恐惧心理,教给他们战胜挫折的法。放手让孩子到风浪中去搏击,在挫中不断前进和提高。

4.对子女错误行为的教导要合适。青少年有了错误的言行,要对其进行时的指导。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接受,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首先要确实了解,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着眼于实际的错情况,指出它的危害性,纠正其不当的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觉悟,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处于各方面发展的过渡时期,教导方式不当就可能对逆反心理的青少年产生严重的不好影响。因此不要讽刺,奚落,或谩骂,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和摧残其身心。耐心地疏导,使子女明辨是非。如果是家长观点不正确,犯了错误的判断,要勇于承认。同时父母双方教育理念要一致。

5.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与青少年交流,也让他们在心理摇摆不定的情况下有所支持。与孩子经常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最有效的方法。父母最好常和子女谈心,讨论时尚资讯,要关注孩子们关注的课题,与孩子们的文化接轨,才有介入引导的契机。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烦恼和困惑,作为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沟通不是父母单方面传达自己的意见、想法,而是与孩子互相交换意见,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正确地引导他们具备常人所应有的免疫力。孩子最好的心理老师就是父母,所以家长无论工作、生意多么忙,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谈谈心,帮助孩子分析、处理近日来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同时对做的正确的事情加以肯定表扬,对孩子大胆思考、勤于提问、勇于探索的创新兴趣进行鼓励,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情感的归宿。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研究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青少年更好地度过这个‘暴风骤雨”时期。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长者尤其是父母在与子女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的某一种行为决定,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父母的教养类型而对青少年的个性成长做出区分。目前,在我们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六种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和民主型。

1、娇纵型:父母盲目的溺爱和疏于管束,构成骄纵型教养方式,在这种溺爱娇惯的家庭环境中,容易使孩子养成自我中心,骄横跋扈、疏懒散漫、贪婪无度的“霸王”心态,这种小霸王心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则很容易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

2、支配型: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在生活方面,他们对子女无微不至,而在学习方面,严加管理。一方面是过度保护,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一方面又期望过高。这种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

3、专制型:家长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构成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人格、自尊、意志、权利不被尊重,家庭亲子关系式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教养方式孩子易产生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

4、放任型: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便构成了放任型家庭教养模式。在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会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待人处事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做事权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倾向。

5、冲突型: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便构成了冲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冲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也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酷、撒谎,大多数有激烈的反抗性,出现反社会的倾向。

6、民主型: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总之,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良好的教养态度可以使儿童、青少年向着积极主动地、友好安定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教养态度会导致他们向着攻击性、反抗性等消极的方向发展。

许多事实都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为有效但最费时费力的一种教养类型。父母对子女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对其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子女的观点,并鼓励子女参与家庭决策。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青少年,他们能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较好的自控能力。与其他几种类型的家庭相比,民主型家庭的青少年是成熟的、独立的,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专制型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甚至于不近人情,子女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权力。但他们对子女的反应较少,缺乏热情,强调子女顺从,崇尚权威和传统等等。这种抚养方式使青少年表现出较多的焦虑、退缩及反抗等负面情绪和行为,青少年的适应能力也较低。支配型和放任型的父母或者溺爱子女、或者忽视子女,对子女的纪律要求不一致。溺爱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子女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子女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他们只把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在吃、穿、玩、用上一味迁就,一味满足,是他们并无意识到这种娇生惯养性的溺爱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渐渐地养成自私、任性、霸道的坏脾气,滋长着蛮横的坏习惯,而且也渐渐造就了孩子本人的脆弱和无能的人格。当孩子长大成人而面临未来的生活挑战时,则会因从小养成事事依赖父母的特性而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及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这种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表现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尤其差,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缺乏生活的信心和能力。这些孩子一旦离开家庭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后就会束手无策,无法与人交流合作,遇到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和应付方法。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自尊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之间有着显著关系,即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理解可以增强子女的自尊感。中学生自尊与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和父亲的过度保护之间有著的负相关,即父母消极的教育方式,如严厉的惩罚、过分的拒绝和否认、过度的干涉和保护会使青少年的自尊心降低,从而导致自卑。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情与爱,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反之,如果父母过多地采用惩罚、干涉、过度保护等方法,孩子中出现行为问题的机率会增加。

三、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家庭精神环境,与家庭物质环境相对应。家庭物质环境好,当然能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但与家庭氛围相比,后者涵盖的范围和对青少年的影响要大得多。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青少年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家庭教养方式可知,不同的教养方式随之就会带来相应的家庭氛围。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一般是民主,和谐的,快乐的;而对于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其家庭一般是烦闷的,消沉的。在民主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比来自其他家庭类型的青少年的行为更加积极,更具反应性。专制型家庭的青少年与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前者能力较低,有更少的亲社会行为。心理学告诫人们要保持良好稳定的氛围,以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其实,仅仅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很不够的。因为,每个人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家庭氛围是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独立,都要受到家庭整体氛围的影响。而对家庭中未成年的青少年子女来说,家庭氛围的整体状况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在快乐的家庭中生活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快乐的。尽管有时会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是团结一致的,因此,在占优势的合作、谅解的总体氛围中,不但使青少年学会了与人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方法,还使他们的思维意志、交流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使青少年体格健壮,活泼聪明,乐于助人,积极进取,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反之,在烦闷、消沉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则很难摆脱不快的阴影。有调查显示,在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极大部分都有自信心不足、退缩、不合群,甚至神经质等心理不正常表现,有的还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小小年纪的他们因为父母的争吵而长期担惊受怕,没有安全感,缺少家庭的温暖,而造成性情孤僻,处事冷漠。不良的家庭氛围可能导致青少年行为放任,自私狭隘,心理脆弱,胸无大志,这些孩子长人进入社会后,往往碌碌无为,少数人则可能危害社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许多有主见、心智良好、比较成熟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几乎都与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关。在家里,他们具有独立的地位,能对各种家庭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家长也非常注意营造平等的氛围,即使有些问题青少年还不足以正确判断,但父母还是让他们发表意见,让他产生表达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