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在一个人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在后天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在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并非平分秋色,而是各有侧重。先天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主要是环境)则对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家庭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青少年不良性格形成的根源就在于不良的家庭教育。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性格特征,大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可以根据它的社会意义区分其好坏。凡是有助于社会的进步,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性格就是好的,反之就不是好的。目前,青少年身上存在较多不良性格,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懒惰、怕苦、不爱劳动、虚荣心强、任性、骄横,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严重。此外,一些青少年身上还存在自暴自弃、冷漠、情绪不稳定,依赖、缺乏自信、撒谎等不良性格。

青少年身上这些不良性格,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给整个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不良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不当是主要原因。

首先,家长的陈腐的家庭教育观念影响了青少年性格的健康发展。有些家长认为,父母的话绝对正确,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让子女按家长勾画的蓝图奋斗,按父母的旨意办事。孩子有哪里稍微做的和预想不一样,父母就会说失望等词来刺激孩子。

其次,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青少年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如闭锁教育、放任自流、溺爱教育等都是有害无益的。

第三,家长对子女的不良态度、言行,对青少年不良性格的形成有着长期的、直接的影响。诸如:不良态度的影响、不良言论的影响、不良行为的影响等。

第四,父母对子女的不良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如:孩子成绩不好就动辄打骂。

第五,家庭破裂、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不融洽,以及父母本人的不良性格,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因此,若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不良性格的形成,必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第一、家长应加强教育观念的转变,尊重子女。

第二,家长应用赞美、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第三,家长教育子女时应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

第四,家长教育子女时应遵循灵活自然发展与必要训练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