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背景

这个活动用玉米粒实物来调动幼儿各感官,先让孩子感受玉米粒的特点——软硬、颜色、形状等,很适合小班幼儿的直观形象性特点。然后,利用微波炉现场制作爆米花,再一次调动孩子们的嗅觉、视觉、听觉,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玉米粒前后变化,接着,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玉米粒受热膨胀的过程。整个活动从感官到语言,再从语言表现迁移到动作表现,动静结合,使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和动作表现都得到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玉米粒和爆米花尝试用简单句子描述和身体动作来表现。

2.在玉米粒的变化中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爆米花的观察过程及环节。

教学难点:尝试用语言表达感知。

活动准备

玉米粒(放在玻璃瓶中)、袋装玉米粒(每个幼儿一袋)、微波炉、与幼儿人数相同的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玉米粒

1.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瓶子,里面装着玉米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玉米粒

(二)爆玉米花,引导幼儿观察感知

1.猜想玉米放入微波炉后的变化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爆米花变化的过程

3.取出爆米花,引导幼儿观察

4.引导幼儿比较玉米粒和爆米花

(三)游戏:玉米粒变身

(四)品尝爆米花

请客人老师来尝一尝爆米花吧! 我们跟客人老师说:“老师,我请你吃爆

米花,来结束活动。

(五)延伸活动

现在我们回到教室看看我们爱吃的薯片是怎么变出来的吧。

教学反思

1. 活动目标具有多维性,包涵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活动内容难度适当,选择爆米花这一事物也很贴近幼儿生活,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进行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在取出爆米花的时候,教师又加入了安全教育的内容,引导幼儿在家不要自己爆米花。

3.这个科学活动环节环节清晰,层次分明,引导语生动形象,师幼互动较好。活动内容生活化,教师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使幼儿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活动中渗透了安全教育、分享教育和礼仪教育。

4.美中不足的是,幼儿体验和了解材料,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较少,幼儿如果能有更多直接与玉米粒和爆米花相互作用的机会,应该会更有利于幼儿发现和感知他们的特性,发现和了解玉米粒在加热时会发生变化,进而主动建构起玉米粒受热膨胀变成爆米花的知识经验。

5.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人是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儿童是主动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自己有新发现,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