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这节语文阅读课,我认为有优点也有遗憾,现从目标完成情况和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设计契合主题。

我为本节课确立的研究主题是“上出语文味”,为了凸显这一主题,我在设计的时候,抓住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设计了“信”字的意思,相同意思词语的积累,中心句的学习,欣赏精彩的语言描写,有趣的游戏,结合字、词、句、段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感知文章的写作特点这部分,我先是通过抓住重点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想法,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态度的对比,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再利用板书简洁、明了的点明出作者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一步一步的认识到,作者是如何利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的手法突出宋庆龄讲信用的。既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又获得了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充分体现了语文课要有语文味的主题,同时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统一。但遗憾的是,因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前面在进行中心句的学习和训练时,耽误了时间,致使后面一个很关键的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相似的经历没有太多的时间表达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也失去了一次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的绝佳机会,令人扼腕叹息,特别是我在课下让学生完成这部分训练时,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更觉得没有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很遗憾。这让我深刻的反思到自己平时上课,不善于把握时间,没有调控课堂的意识,总是认为,这节课的内容讲不完,还有下节课,每节课应该完成的目标在心里没有明确、清晰地把握。

如果让我再设计,我会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程度,把前面的“词语积累”和“中心句的学习和训练”这两部分再精简些,点到即止,避免因为过于冗长而耽误了主要内容的学习,因为这毕竟是一节语文课,我不可能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有些知识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摸索才能够逐渐掌握的,既然这节课涉及到了,应该按轻重缓急来处理比重,不要因小失大。所以在二讲的时候,我就去掉了中心句的训练点到即可,时间上得到了调控。

二、主线清晰,使课堂更高效。

我觉得本课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就是除了抓住了“语言描写,对比描写”这个训练点之外,还设计了一条贯穿课堂始终的线索,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哪句话最能体现宋庆龄讲信用?”这条主线是学生学习的引路明灯。不必要逐段的学习,集中指向文章重点部分,进行研讨,提高效率,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在整个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性语言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读到宋庆龄决定不去李伯伯家时,我问:“她不想去吗?”引发学生思考,指向另外一个重点句,宋庆龄听到爸爸要带她们全家去李伯伯家时高兴地样子。还有,学习“爸爸不以为然的说”这句时,我问:“爸爸对什么事情不以为然?”“讲信用是爸爸告诉宋庆龄的,为什么这个时候又不以为然了?”等等,这样启发性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思考与猜测的过程中,逐渐明晰宋庆龄讲信用的好品质。我一直认为教师的启发性语言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和用心,每一句话都有其深意,每一个词都不可或缺,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面对课堂突然发生的情况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在这过程中也有些遗憾就是太过于依赖课前的预设,而忽视了课堂上的生成,这是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虽然难讲,但其中精彩无限,乐趣无穷,但愿我的这节阅读课能给所有的老师留下一点启发,留下一点收获,留下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