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玩具制作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德育操作实践证明,当把人的情感、创新精神从德育中抽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知识传授与规范约束的时候,就丧失了它的活力与魅力。因此,德育即要注重形式与内容、方法的相互统一,更要让幼儿实践操作、创新,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自制玩具有三种途径:①幼儿和教师一起制作。教师是玩具制作的主要发起者、参与者与引导者。在玩具制作的具体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与老师、同伴之间的关爱、友情,培养幼儿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现在有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怕困难,坚持完成自己作品的毅力等良好品德。如:幼儿用矿泉水瓶子制作科学实验玩具。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废物利用的好处;有礼貌的相互交流:如何钻洞才能看出水流速度(应该高低不同,大小一样);细心、耐心的完成任务;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任务之后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做完之后一起收拾场地;一起快乐的做实验、玩耍等。②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如:幼儿在家和爸爸或爷爷一起制作木头枪、木头陀螺,体验与家长一起制作玩具的浓浓亲情,感受与家长在一起玩玩具的快乐,引导孩子尊敬长辈、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同时感受把玩具带到幼儿园的自豪感,与同伴一起玩的谦让和友爱。③幼儿和幼儿一起在区域中制作。在区域中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零碎材料或半成品),制作自己喜欢的新玩具。如:利用塑料立体拼图旧玩具材料制作玩具,引导幼儿礼貌交流,与同伴协商互助,他们不仅能创新的拼出各种飞机、潜水艇、坦克、摩托车、小轿车等玩具,而且玩得也很开心。原本在家里的一堆废物变成了他们的宝贝。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解并自然的学习着良好品德。蒙台梭利说:“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形象的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一定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整个制作玩具的实践活动过程,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着、学习着良好的品德,实践是幼儿品质形成的源泉。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