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兔子是胆小的,狮子是凶猛的 ,黑猪是丑陋的,老鼠是胆小的。但是在《献给妈妈的诗》这篇课文中,这一切印象都被颠覆了,在文中动物孩子的眼中,兔妈妈是勇敢的,狮子妈妈是温柔的,黑猪妈妈是美丽的,老鼠妈妈是强大的。如何利用这种反差加深学生对母爱的认识、体会呢?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抓住本课的反差,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敏锐地捕捉即使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共同创造的舞台。

这节课中,学生们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疑惑,“为什么在动物孩子们的眼中的妈妈和我们平时知道的不一样?”这正是要让学生弄明白的问题,我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他们的妈妈都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说:兔子妈妈和小兔子去找食物,碰到了大灰狼,兔子妈妈带着小兔子逃跑,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这小兔子,后来,兔妈妈把小兔子藏到一个草丛里,自己引开大灰狼。有的说:狮子妈妈每天给小狮子舔毛,让它干干净净的。有的说:小老鼠的妈妈为了给小老鼠找食物,冒着被猫抓到的危险出去。……有了这样的想像和感受,学生对动物妈妈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再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们来读读小动物们的话,就声情并茂了,接着,我又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妈妈说一句话,还要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说,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自己妈妈的爱。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乐学”,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快乐的殿堂?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设计中,我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创新,使学生自己获得喜悦;教师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热爱,激励性的语言更让学生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而新的疑问产生,学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战时,便全身心地投入探究中,又得到了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当一个个问题水落石出时,学生所流露的快乐是无可言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