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用冰取火》这篇文章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考察时,打火器找不到了,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绒,拯救了大家生命的事。文章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不放弃的精神、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在初读课文时,学生显然就能够初步感受到探险队员的聪明、感受到探险队员那种不放弃的精神。但这种感受是肤浅的,学生能够知道他怎样聪明吗?能够回答出《开卷有益》中“怎样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这个问题吗?为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用冰取火的过程,放在年轻队员的几个简单的动作之上。因为这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恰恰是年轻队员对外部条件的运用、对自身知识的运用,恰恰是智慧与顽强品质的化身,基于以上的理解,进行了此番教学设计。

1.语言文字的品味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本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但情感的熏陶要落实到语言文字当中。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来感受年轻探险队员的智慧与顽强。如:教学探险队员取火过程时,教师通过想象画面、动作对比、词语辨析来感受年轻队员的动作“刮”、“摩挲”,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轻轻地刮?为什么用手摩挲?为什么举?为什么向着太阳?使学生从探险队员的动作之中领悟到这是对外部条件的利用,是对自身知识的运用,从而感悟到遇到困难要运用知识积极想办法的道理,感受到智慧的真谛。紧接着再结合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从“轻轻地刮”、“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中体会那种顽强的品质,从而达到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熏陶的统一。

2.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

情感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力争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和文章中的主人公在思想情感中产生共鸣。如:在体会火的重要时,我通过上下文、通过对南极的渲染使学生感受到南极的寒冷,近而感受火的重要。在体会取火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火的重要,再提出“你就是探险队员,你是怎样的心情?”这个问题,使学生进行角色换位以达到“心理相融”。

3.构建合理的探究性阅读平台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并未急于让学生质疑、解疑,而是先引导学生对年轻队员的动作进行形象感知,想象“轻轻地刮”、 “举着透镜、”“向着太阳”,体会“摩挲”的意思,为学生的质疑、研究提供了一个范围合理的,有研究价值的探究平台,使学生在精读中生疑,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探险队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智慧与聪明,使探究落在实处,使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文章重难点的解决得到有机结合。

下一页
阅读全文